新的這份經紀合約,馬丁的片酬包括線上分成,經紀抽成降低到了百分之五。
線下收入的細分條款裡麵,工會強製規定的分成類,WMA不再抽取經紀分成,在影片線下市場的一年窗口期,馬丁線下收入的經紀分成為百分之四,過了窗口期後每年遞減百分之一,直到歸零。
這些是超巨才有的待遇。
WMA能同意這樣的條款,CAA與托馬斯頻繁接觸給了他們巨大壓力,以阿裡為首的管理層,絕不允許CAA挖走他們一手培養的、極可能登上超巨寶座的重要客戶。
再就是馬丁本身的商業號召力足夠強大。
從11月份開始點映的《朗讀者》,已經由單一影院點映,擴大放映到了洛杉磯、紐約、芝加哥等大型都市圈範圍。
北美第一個周末,得益於獨立影院座位足夠多,《朗讀者》周末單館就有3.9萬美元票房。
後來擴大放映規模,雖然影片商業屬性不強,但得益於馬丁龐大的粉絲和支持者團體,總有穿著紅色可樂神教文化衫的觀眾,填滿影廳大部分座位。
最為重要的,這部影片不算特彆沉悶,花費幾美元看到馬丁除了關鍵部分的身體,與近乎露毛的溫斯萊特一場又一場動作戲,也能值回票價。
《朗讀者》的口碑非常堅挺,尤其在馬丁的粉絲當中。
很多女粉絲看到那猶如大理石雕塑般的背影與屁股,瘋了一般在電影網站上刷好評打高分。
至於評論界,這種題材的片子,在影評人眼裡,天然就帶評分加一星的屬性。
時至今日,經過12周點映之後,影片無論觀眾口碑,還是媒體口碑,都高的嚇人,MTC媒體平均打分85分,IMDB普通觀眾打分8.4分。
良好的口碑,縱然有劇組和華納兄弟精心運作的原因,也是符合市場和主流媒體的體現。
進入2008年以後,《朗讀者》在北美的放映規模已經擴大到了1566家,北美票房累計5589萬美元。
在頒獎季的個人獎項方麵,堪稱獎杯收割機。
凱特拿到了8個各類獎項的最佳女主角,就連馬丁這個沒怎麼親自露麵拉票的,也將包括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等五個最佳男主角獎杯收入囊中。
僅次於丹尼爾-戴-劉易斯的九個。
同時,馬丁已經入圍了演員工會和製片人協會最佳男演員五人候選名單。
將於1月份頒發的金球獎上,他也拿到了最佳劇情類男主角的提名。
如果不是丹尼爾-戴-劉易斯擋在前麵,馬丁又知道學院的老頭子們喜歡劉易斯喜歡到了骨頭裡,搞他會後患無窮的話,早就下手全力爭奪最佳男主角小金人了。
中午參加完酒會,下午馬丁就出現在了《朗讀者》最新的慶祝派對上。
所謂慶祝派對,自然不是為了慶祝,而是能有一個正式的名義,邀請眾多圈內的名流們參加宴會,進一步搞宣傳公關。
各種應酬交際下來,哪怕馬丁這種人,都有些精神疲憊。
終於找到個機會,跟強打起精神的凱特-溫斯萊特說話。
“我回來後,先去見了尼克爾森和沃倫-比蒂,我沒有希望獲獎,拿到提名完事。”馬丁目光放得長遠,因此不會著急,但凱特不一樣,他提醒道:“布蘭切特被各種前哨獎項冷落,連演員工會提名都沒拿到,不會有任何威脅,今年是你最好的機會。”
“謝謝你幫我提前搞定布蘭切特。”凱特很感激馬丁,認為馬丁聯合尼克爾森搞了布蘭切特,就是為了她。
馬丁也不用藏著掖著,有話直說:“我沒希望拿獎,唯一獲取重量級獎項的希望,就在你身上,你拿了最佳女主角,影片會賣的更好,我簽下的可是一份分成協議,你能否獲獎,關係到我收益多少。”
“你讓我的壓力更大了。”凱特捏了捏眉心,說道:“我要拿不到你會怎麼辦?”
馬丁惡狠狠的說道:“我會把你賣去非洲,按磅計算!”
凱特奇怪:“為什麼要按磅計算?”
凱特氣得不想跟他說話。
馬丁卻能輕易挑起她的興致:“布蘭切特雖然沒了,但你不要大意,尤其小心法國人。”
凱特問道:“《玫瑰人生》的瑪麗昂-歌迪亞?”
“對,就是她,注意一下。”在馬丁眼裡,以及他從沃倫-比蒂打探到的消息中,凱特無論資曆、角色、表演,還是口碑和宣傳,都壓過瑪麗昂-歌迪亞,但他記得這女人好像拿過奧斯卡。
凱特點點頭:“我會注意她的。”
奧斯卡重要獎項以極其意外的方式爆冷,也不是沒有發生過。
“彆被人爆冷,那樣沒人會同情你,他們隻會嘲笑你。”馬丁這個混蛋,為了多拿分成,不斷激發凱特鬥誌:“到時法國人可能會發動新一輪日常辱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