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芳家也被分配了一個女知青, 名字叫譚琳琳。
譚琳琳跟著桂芳回到家,桂芳給她指了家裡的側屋。
“就是那間,我前幾天提前收拾了一下,要是有那塊不滿意的, 你自己再弄弄。”
這屋子本是屬於桂芳大兒子的, 但他常年在林場工作, 一年回不來幾次, 所以桂芳就把這間給騰出來了。
她是個急性子,還牽掛著地裡的活,眼見把人送到家了,便說道:“你自己隨便吧,我要回去下地了。”
譚琳琳進屋一看,然後大驚失色地又跑了出來,她不好意思地問道:“姨,屋裡咋沒床呀。”
正在水缸前喝水解渴的桂芳聞言, 差不點被嗆到, 她哭笑不得地說道:“我們鄉下可沒有床, 隻有土炕。”
“土炕?”
“就是上麵放著被褥的那個。”
譚琳琳道:“姨,這土炕蹦蹦硬, 怎麼睡人呀。”
桂芳:“你要嫌硬,再墊兩床褥子便是了。”
譚琳琳無法,隻能再次回到屋裡。
其他幾個知青也遇到了同樣的狀況,以前見過土炕的還好,沒見過的一時間有些接受不了。
等知青們彙合,一起往村委走的時候,譚琳琳還在不停地抱怨:“這土炕哪有床好,那麼硬。”
旁邊一個叫田甜的女知青解釋道:“北方這邊都用土炕, 等冬天的時候,你就知道它有多好,一夜都是暖和和的。”
一個叫洪河的男知青驚喜道:“你說的是真的嗎?”
田甜:“當然是真的,比蓋棉被還暖和呢。”
聽著田甜這樣說,覺得土炕奇怪的幾人也就釋然了。譚琳琳雖然心裡還有些不愉快,但要是再吐槽的話,反倒是顯得她有些小氣了,所以,她瞪了田甜一眼,乾脆不說話了。
幾人來到村委,村長給他們講了講村裡的農活:“咱們村裡主要種玉米、大豆和小麥,地瓜土豆雖然小,但災年也頂飽,所以這兩樣我們也沒少種。
既然來了村裡,就得先自給自足,之後才是搞建設,你們初來乍到,我也不能馬上就把你們當勞動力用,所以給你們找了師父帶你們幾天,到時候學成了,自己開荒種地也方便,至於種子什麼的,村裡給提供。”
幾個知青一愣,這麼快就開始勞動了?
譚琳琳率先表態道:“老村長,我們革命戰士不怕苦不怕累,就怕活計不夠多!”
另外幾人見譚琳琳這麼說,自是不甘落後地表態了。
老村長哈哈一笑:“好,村裡就是農活多,保管讓你們乾個夠。”
之後,老村長又道:“至於你們的糧食關係,以後就由村裡負責,由於你們沒參加上次的春種秋收,所以村裡也沒有多餘的糧食給你們。村民們心善給你們勻了一些,算是借給你們的,到時候你們一定要記得還。”
譚琳琳問道:“我拿錢買可以嗎?”
老村長道:“你要是有糧票和錢,去糧站和供銷社買都成,要是哪家村民願意,你用東西換也成。”
要是知青們都能自己解決糧食問題,老村長絕對是解決了一樁心頭大事。
旁邊一個女知青拽拽譚琳琳,不是誰都像她一樣能花的起錢買糧食,雖然都住在城裡,但大家的條件也分三六九等。
完全看不懂彆人臉色的譚琳琳大喊道:“你拽我乾什麼?”
此話一出,屋裡氣氛變得十分尷尬。
老村長笑道:“沒事兒,買糧借糧都可以。”
接下來又講到了知青點的問題,老村長的意思是讓知青們私下裡自己去收拾,洪河等人聽後可謂是躍躍欲試,終於可以自己動手建設新家園了。
但,當他們去到知青點後才知道,原來等待他們的是一個浩大的工程,知青們隻能先拿著村裡分的糧食回去從長計議。
等譚琳琳再次回到桂芳家的時候,桂芳和鐵貴已經下工回來,一家三口正在炕上吃著午飯。
桂芳看見她進來,立馬友好地招呼道:“譚知青,要不你也過來一起吃點?”
忙了一上午,譚琳琳早就餓得前胸貼後背的,便也沒有客氣直接坐了過去,桂芳給她盛了一碗糊糊,拿了一個雜菜餅子。
譚琳琳拿起餅子一咬,差點被硌掉後槽牙,她把嘴裡的餅子吐到桌子上:“咋這麼硬呀。”
桂芳和鐵貴一愣:“不硬呀。”
一旁的三娃正狼吞虎咽地吃著飯,他把最後一口雜菜餅子塞進嘴裡,並喊道:“娘,我還要一塊!”
桂芳撓撓頭:“真的不硬呀,你看我們三娃不也吃得很好嘛?”
譚琳琳覺得桂芳和三娃就是故意的,火氣一上來,乾脆不吃了,她把餅子一扔直接跑回了自己的屋裡。
桂芳有些摸不清頭腦:“這是咋回事?是我今天做得不好吃?”
三娃立馬拍馬道:“我娘做的最好吃!”
鐵貴歎了口氣道:“不用理她,估計是一時間適應不了咱農村的生活。”
下午的時候,幾個知青相聚去收拾知青點,譚琳琳哭著把中午的遭遇說了出來。
田甜羨慕道:“你就知足吧,我今天中午就吃了一個窩窩頭和一碗小鹹菜。能吃上雜菜餅子和糊糊已經算是好夥食了。”
洪河也符合道:“我今天中午就喝了一碗糊糊,人家讓我多喝我也沒臉喝,畢竟咱手裡就那麼點糧食,能和人家搭夥吃飯已經算是占人家便宜了。”
田甜:“對呀,我還想等有時間去山裡給人家拾點柴火,采點山菜,不乾點什麼的話總感覺心裡有點不得勁兒。”
其餘幾人雖不發表言論,但事實也確實如此。
譚琳琳傻眼了:“你們都和他們搭夥吃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