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淳點了點頭,兩人走到了馬兒身邊,翻身上馬,直接離開。
溫淳本是馬頭縣的縣令,本在馬頭縣乾得好好的,卻直接被一名上官抽調過來了,處理剛從東陵手中拿到的兩座城池。
理由是溫淳上任期間將馬頭縣管理得好,能力卓越,所以派他過來了。
一同調過來的,還有幾個附近的縣令或者同知。
大多數都是沒有什麼背景的寒門出身的官員。
馬頭縣的所有官員,包括溫淳的上官洛洲府的知府都不知道溫淳的背景。
畢竟家裡若是有背景,溫淳狀元及第,怎麼可能會被調派到馬頭縣這種鳥不拉屎地方,而不是當京官?
一定是不會做人,又沒有背景,才被下派到地方,還是偏僻的小地方。
所以那位上官調任溫淳,調得毫無壓力,將溫淳調了,還能占了他在馬頭縣的功勞!
是個人都知道,東陵國這兩座城池一定是個燙手山芋,一個不好,說不定就將性命都交待在這裡了。
而溫淳他們若是能將東陵這兩座城搞好,那位上官又有一大筆功勞!
搞不好,也沒有多大關係,畢竟這不是他直接搞的!
最大的罪責,當然是當事人。
王驍,溫淳和幾名納蘭國邊境這幾天調令過來的文官,需要留下來處理兩座城池的最後交接。
所以兩人就不能和溫家瑞一起回京。
起碼,得等兩座城池正式交接完,守城和護城的士兵都安排好,他才能回京複命。
兩城交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溫家瑞談判的時候,給了東陵國一個月的時間,撤兵安置東陵百姓。
東陵的這兩座城池的百姓收到風的,有銀子的,早就撤離了。
當然也有一些無處可去的窮苦百姓躲進了深山裡,等兩國交接完了才出來。
他們怕會有戰事發生。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最怕就是戰亂和流離失所了。
兩人騎著馬回到幾乎已經變成空城的信陽城。
東陵百姓許多已經走了,留下的是走不了的!
因為東陵國的政策是交五兩銀子,就可以去鄰城定居,在鄰城裡,朝廷會給你一畝地宅基,一畝良田再建房子。
五兩銀子,許多百姓都能拿出來,但同樣,許多百姓都拿不出來的。
東陵國這一政策,分明就是淘汰那些窮苦百姓。
窮苦百姓向來是朝廷的負擔,也容易發起暴亂。
隻要遇上天災,朝廷就得賑災,這幫的就是窮苦百姓。
五兩銀子這個換城安家費,不多,而目一畝宅基地,一畝良田,真的是五兩銀子,如此能將有勞動力的人才都留在東陵國。
將爛攤子都交給納蘭國了!
東陵國君打的好主意。
那些窮苦百姓沒有銀子走不了,隻能成為納蘭國的百姓。
到底是東陵國的人,能真心歸順嗎?
他們心裡止不定怎麼厭惡納蘭國的人。
所以若是納蘭國的官員治理不好,那有暴動都說不定會有!
那時可是當官不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