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梁
時間過的很快,一個月之後,齊家的房子接近竣工,上梁這日,難得的熱鬨。
李山媳婦跟宋家幾個媳婦都來幫忙,宋裡正也早早到場了,因為齊家小丫頭早早請了他來主持局麵。
也是,齊家雖然有小子,可年紀不大,頂不起事兒來,這上梁不光要招待來道喜的客人,還要擺供桌什麼的,沒有個妥帖人操持,還真不行。
這般被信任被看重,宋裡正也覺得麵上有光,忙活起來就跟那會兒自家上梁一般。
特意定的豬頭,還有宋家大叔送來的兩條鯉魚,齊蓁蓁精心蒸的各種喜慶造型的糕餑餑,除了擺供桌要用,大梁抬上去之後木匠跟泥瓦匠也要扔給看熱鬨的村民的。
齊蓁蓁不是小氣的人,既是熱鬨事兒,著實準備了不少。
宋裡正指揮著幾個媳婦擺好了供桌,正當中的是豬頭,豬頭兩側擺的是鯉魚,最邊上則是五個一摞的糕餑餑。
擺好了之後,宋裡正領著齊翊上香,拜祖宗,敬天地。
做完這些事兒,接下來的就是最重要的上梁了。
兩個壯實的工匠抬著大梁站在屋子正中央,宋裡正作為今天的主事人,依著規矩往大梁上貼了寫著“上梁大吉”四個字紅紙,又在紅紙四角上釘了四枚銅錢。除此之外,大梁兩頭還要掛上穗子,每個穗子都是串了九枚銅錢九個栗子九個紅棗。
掛的時候還不能隨隨便便就掛了,宋裡正聲音洪亮,中氣十足,按著老輩傳下來的規矩唱喜歌:
“手拿主家一片綾,一丈三尺還有零,左栓三下增富貴,右栓三下點翰林…”
喜歌唱完,穗子也掛好了。
早早爬上房頂的張二牛跟常山兩個則是扔下
粗麻繩,下頭的人把麻繩分彆拴在大梁兩側,頂上的兩人穩穩當當的往上拔大梁——
“此梁此梁,不同尋常,峨眉山上生,峨眉山上長,峨眉仙師送下山,魯班老祖送上房,華堂立起千年柱,玉柱托起萬年梁。”
張二牛坐在最高處,這敞亮的大嗓門傳出去老遠,話音落了,大梁也穩穩當當的按好了。
隨著劈裡啪啦的鞭炮聲響起,在場的人都沸騰起來了,為啥,接下來才是大夥兒最感興趣的,扔糕餑餑跟銅錢。
都看見齊家準備有多豐盛了,而且做的不是三合麵的糕餑餑,而是真正的白麵的糕餑餑。不管是大人小孩,對這些糕餑餑都翹首以待。不光如此,齊家還準備銅錢封紅,雖然每個封紅裡就放一個銅錢,可往日誰家上梁舍得真的扔封紅?最多就是用紅紙包個花生一類的意思意思。
張小牛領著齊翊還有李虎選了個略遠的地方,近前了人多,搶的時候容易摔倒。站的遠一些,他
二哥在房頂上能看到他們,多扔點兒過來,他們搶的肯定就比彆人多了。
房頂上的張二牛確實看見弟弟跟齊翊的身影了,左右大家夥兒都心知肚明,這扔糕餑餑的都會緊著親近的人多照顧一下。
開扔之後,扔近處,張二牛都是兩個兩個扔,到他小弟那邊兒,就四個四個扔了。這樣看起來,他反倒是沒有多照顧自家人了。可實際上算下來,還是那邊兒占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