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節 能量纖維束(1 / 2)

龍城 方想 6491 字 8個月前

.,

咚咚咚!

密集的轟隆聲在狹長的通道回蕩,仿佛連續不斷的鼓點,震得人頭皮發麻。

兩架光甲以和體型不相稱的靈敏和速度,在通道內瘋狂追逐,所過之處地麵、牆壁、天花板炸開一個個大坑,碎片飛濺。

z3通道是裝備中心內的最長通道之一,寬度164米,高度82米,長度5.4公裡。

在設計之初,是能夠容納十二架光甲道的標準通道,但是考慮到學院內學員們駕駛技術,出於安全原因,z3通道規定隻能六架光甲並行。

儘管是一條十二光甲道的通道,但是作為光甲的戰場,它還是過於狹小。

譬如標準的短程衝刺,衝刺距離為三百米至三百五十米。

以z3通道的寬度,隻夠半個短程衝刺。

主引擎在類似的地形,從來無法達到全功率運行。主引擎的功率釋放需要一個加速的過程,需要一定的加速空間。如此狹小的空間,主引擎還沒來得及完全釋放功率,就必須緊急關閉。

相比之下,輔助引擎的作用更大,能夠幫助師士控製光甲的姿態,幫助完成奔跑、跳躍等動作。

此時光甲的動力,來自光甲內部的能量纖維束。

能量纖維是光甲人型化的又一次革命性進步。在腦控儀逐漸被重視,鍵式主控台被更便捷更靈活的腦控儀取代,人們發現傳統的光甲結構落伍、笨重,無法徹底發揮出腦控儀的效率。

“光甲是師士的第二軀體”的理念也逐漸盛行,人們從人類的身體中找到靈感。

傳統的光甲就仿佛是鋼鐵骨架,堅固卻笨重,因為它缺乏肌肉。

莫森研究院,當時年輕的研究員鄒英華,剛剛嶄露頭角,負責領導一個小組。他的小組研究方向,是尋找一種高效的導能束管。

高效導能束管是當時最熱門的研究方向,它被譽為光甲的“血管”。光是鄒英華所在的研究院,最多時有十三個小組同時研究高效導能束管,他們小組隻是其中之一。

鄒英華的研究方向是“β陰極羽狀多層紋負磁化中空束管”,高效導能束管研究方向下一個非常偏門的課題。

在一次實驗中,他們無意中製造出一種特殊的纖維管。

新型纖維管正常狀態強度一般,然而一旦充能,它就會急劇收縮,強度同時急劇提升,收縮過程會產生驚人的力量。而一旦失能,它的強度就會急劇下降,延展性大幅度提升,像拉長的牛筋糖。

新型纖維管可長可短的特性令鄒英華嘖嘖稱奇,一時興起,把它命名為“jgb-1”,意思是“金箍棒-1”。

鄒英華還沒有意識到新型纖維管蘊含的驚人力量,反而因為“jgb-1”的傳導效能不高而束之高閣。

那一截半徑三厘米,長度二十厘米的纖維管,安靜躺在鄒英華實驗室角落櫃子裡的密封袋裡,無人知曉。忙於實驗的鄒英華,早就忘了它的存在。

在它誕生的第五年,它的生涯迎來轉機。

鄒英華的好友,光甲工程師盧遠航,不滿足於製作傳統光甲,他決定做出一件顛覆性的作品。

他要給光甲的鋼筋鐵骨加上血肉。

現有的材料無法滿足盧遠航的需要,為了尋找他心目中適合的材料,他幾乎向所有的研究機構發函求助,可惜得到的都是禮貌客氣的回應。

整整三年,新光甲沒有絲毫進展,盧遠航也薅禿了自己所有的頭發。

盧遠航不甘心就此放棄,他決定主動拜訪。

盧遠航當時已經嶄露頭角,作為聯盟新生代最出色的光甲工程師,他親自拜訪,還是得到各個機構的熱情招待和幫助,然而始終沒有他想要的合適材料。

剛剛拜訪完一家研究院,一無所得的盧遠航滿心頹然。他正準備離開,恰好遇到剛剛做完實驗神情憔悴的鄒英華。

盧遠航一眼認出鄒英華,雖然昔日風華正茂的同學如今和他一樣,腦袋光可鑒人。

同學多年之後重逢,自然免不了把酒言歡,兩人都處於人生的低穀,都能說到對方心坎裡。

盧遠航數年苦尋而不得,鄒英華的小組多年來毫無成果,隨時可能被淘汰裁員。

兩人喝得酩酊大醉,第三日才醒來。

宿醉的鄒英華剛睜開眼,便遭遇晴天霹靂,他收到院裡的辭退書。不光是他,他們整個小組都被裁掉,連他們的實驗室都已經由新的團隊入駐。

據說新來的研究團隊需要更多的實驗室,催促得很急。院方臨時決定裁掉四個小組,清空場地,交給新團隊。

鄒英華小組便是四個小組之一。

盧遠航親眼目睹好友失業,當下便力邀鄒英華加入自己的團隊,其實他所謂的團隊隻有他一人。鄒英華發了兩個小時的呆,出來之後開始收拾行囊,跟隨盧遠航離開。

被人們津津樂道的“光頭組合”開始揚帆起航。

當鄒英華深入到盧遠航的項目,很快便搞清楚項目的需要,他立即想到了當年無意間製造出來的“jgb-1”。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