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說說笑笑的,路也不覺得遠。塘子裡村子說遠不遠、說近不近的,步行大概二十多分鐘的路程。這邊三口小一點的塘子挨的近,大概形成一個三角形,而另外一口大塘子則離這裡還有十幾分鐘的路程。到了三口小塘子處的時候,村長已經在那裡等著了,這領導果真負責的很。
清河灣秋冬雨水少,現在三口小塘子已經是半乾涸了,水麵縮小到夏季的五分之一不到,而且現在裡麵水最深的地方才有一米多深,大概也就到成年人的腰部了。
起塘子每年都要來上一回,也不用村長分工,大夥就自發的開始忙活起來。壯勞力都挽了挽褲腿,拿著鐵鍬就這麼下了塘子。看的旁邊的芽兒可是被嚇了一跳,不會就這麼穿著厚衣裳直接下塘子撈魚吧,那該有多冷,身上的衣服還不都得一會就濕透了,那特意穿上舊衣服還有啥意思。
出乎芽兒意料的是,村民們不是進水裡撈魚,而是在靠著塘中央,找了一處明顯最黑的地方挖起塘泥來,黑黝黝的塘泥就直接用鐵鍬給甩到岸上,偶爾也有一兩條泥鰍隨著塘泥被甩了上來,喜的在塘沿上的這群娃子哇哇叫。塘子裡壯勞力圍成半圈,忙的熱火朝天,塘子沿上這群半大小子,小娃子們也是嘰嘰喳喳樂忙著撿偶爾被甩上來的泥鰍。
芽兒的小閨蜜也來了一個,理所當然的是最愛玩的胖丫了。這人見芽兒也來了,拉著芽兒的小手,嘰嘰喳喳的說開了。胖丫去年是來過的,這會胖丫用小胖胳膊給芽兒比劃著去年撈到的最大的魚有多大;講什麼魚怎麼做起來最好吃,說著饞的她自己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其他的娃子們也都差不多,三個一夥,五個一群的湊到一塊,等著一會下去撈魚呢。
村子裡的娃子們差不多都見識過起魚塘,知道是咋回事,所以還算好一些,最起碼撿泥鰍的時候會湊著中間的間歇。但芽兒的四個表哥可是忍耐不住了,這不見剛甩上來的塘泥裡又有兩條手指頭粗的泥鰍,趕緊跑過去去撿,一點都沒有注意到一鐵鍬接一鐵鍬的塘泥隨著也甩了上來。小海最愛顯擺,抓到泥鰍也不說趕緊跑開,手裡甩著那條泥鰍,衝著旁邊的這群娃子顯擺,結果樂極生悲,被塘子裡埋頭挖塘泥一點都沒注意到岸上的村民甩了一鐵鍬的黑泥巴,早晨特意洗的乾乾淨淨的小臉上也濺上不少黑泥,再用小手一摸,臉上那叫一個花。
小海的狼狽相引得周圍的娃子哈哈大笑,以前也有不少心急的娃子遇到這樣的事情。小海看看身上的黑泥巴,怕小夥伴們笑話,想回家換身乾淨衣裳,可又舍不得離開想繼續看熱鬨,最後用小手搓了搓臉上快乾了的泥巴,繼續撿泥鰍,反正身上臟了,這也算是虱子多了不癢吧。
鄉下人有的是力氣,不大一會塘子邊上就甩上來厚厚的一層黑黝黝的塘泥。等下麵的人歇口氣的工夫,村長和一些上了年紀的帶著這群半大小子忙著在附近雜草叢裡鏟十幾公分厚的草皮蓋在上麵。等塘子的村民再甩上來一層的塘泥,這邊再蓋上一層的草皮。正所謂人多力量大,再說了這時候乾活可沒有偷懶耍滑、磨洋工的,個個甩開膀子的乾,就這麼著,一個多鐘頭的工夫,塘子沿上就堆成幾堆厚厚的幾堆的塘泥,塘子裡也清理出來一個不小的坑。
五爺爺拄著拐杖也過來了,看著忙的熱火朝天的鄉親,笑的臉上皺皺的皺紋都舒展開了不少。芽兒見五爺爺也來了,自己的小閨蜜又跑去抓泥鰍去了,隻好一個人趕緊跑過去問好,其實她更想問到底是咋回事,不是說要撈魚嗎,怎麼挖起塘泥來,她到現在還有點不大明白。
“五爺爺,五爺爺,為什麼要往塘泥裡加雜草啊,為啥要挖塘泥啊,直接用漁網撒不就行了麼”,芽兒的一臉疑問,看的五爺爺十分樂嗬,這小丫頭也有不明白的事情啦。
“這種地撈魚的事,小芽兒就不懂了吧。咱們村的大牲口不多,肥料就不夠。肥料不夠的話,地裡的莊稼就長不好。這塘泥可是肥地的很,塘泥和雜草漚上一段時間,自行腐爛成肥,等開春正好給地施肥。再說了這塘子淺的很,用漁網可是網不上魚來”,老頑童見小芽兒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心裡樂的不行,這小丫頭聰明的很,懂的也多,不過關於這種地、撈魚的事還是自己這老把式厲害啊。
塘泥清的差不多了,再在新挖的水坑和塘子底中間挖幾條水溝,在入口處用漁網堵上,嘩啦啦塘子底的水不斷的流到新挖的坑裡,當然手指頭長短的小魚苗也順著水流從漁網網眼裡遊了過來。
不得不說,鄉下人自有一套最為樸素、但最直接有效的處事方式。這時候芽兒不得不佩服鄉親們樸素的大智慧,這樣子即可以清理出淤泥肥田,又能保留塘子裡的小魚苗,明年繼續撈魚。而且等明年起魚塘的時候,正好可以清理今年塘底的塘泥。如此循環,地裡既多了肥料,又能保持塘水的清澈,果然是一舉數得。
半個多小時的工夫,原來的塘底的水已經下降到直到腳脖子那麼深了。水越來越少,塘底的魚已經能看的清清楚楚,時不時還有一兩條跳了起來,引得眾人一陣叫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