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7<獨發>(1 / 2)

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草窩。元宵節也過了,煙花也看了,眼看就要開春了,杜家二叔他們一行人也準備打道回府了。窮家值萬貫,家裡還有一大攤子事等著他們呢。

再說了,他們也親眼看了,老人在京城吃得好住得好,小日子過得甭提多舒坦了,杜家二叔他們這些當兒女的也沒什麼不放心的。

不放心的反倒是杜爺爺他們。要知道,除了杜建設是正年富力強的年紀,杜家二叔他們也都已經人到中年了,歲月不饒人啊。

“外公,外婆,您們乾脆就彆回清河灣了!就在京城住著,平日裡還能給爺爺他們作伴!”杜文昊知道爹娘肯定要順著老人的意思,乾脆直接出聲再勸李家外公外婆他們留下。

平時話不多的王大江見爹和娘也都張羅著要走,也跟著勸,“就是,爹,娘,要不你們乾脆直接就留在京城算了!又不是沒有住的地方,院子都是現成的!”

剩下的兄弟幾個這幾天也都沒少勸,這會,也都滿臉期待的望著杜家二叔他們。

李家外公外婆當然也舍不得外孫子,可是,在京城住了這麼些天,吃到了一輩子沒吃過的,看到了一輩子沒看過的,他們該知足了。

都活這麼一大把年紀了,他們想在進棺材的時候,還能聽到自家“草窩”裡的雞鳴狗叫聲。在城裡的日子雖然很舒心,可是這高門大院的,哪裡有在清河灣隨意自在。

李家外公外婆看看要留人的親家和外孫子他們,搖搖乾枯的都長滿老年斑的大手,“不了!不了!臨老臨老還能看一眼天-安-門,看看大高樓,坐坐小轎車,這輩子就知足了。”

得,勸了好幾回了,這會老人都這麼說了,眾人也不再勸。孝順孝順,孝而順之,再說了,眾人也都能理解老人故土難離的情懷。就是杜爺爺在京城也住了有幾年了,可是念叨最多的還是在清河灣的悠閒,清河灣才是杜家一家的根之所在。

杜家大姑見眾人都把視線看向自個這邊,也趕緊擺手,“彆看我們,我們也得回去!等大江大海你們都娶了媳婦,給我們生了孫子,我們再來京城給他們帶孩子。”

其實,杜家大姑和杜家小姑姐倆心裡邊是很願意留在京城的。她們年紀再大,也想偎在爹娘身邊過日子,能看著守著爹娘,心裡邊就有主心骨。

可是,她們不隻是杜家的閨女,她們還是彆人家的媳婦彆人家的兒媳婦。有句老話講得好,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她們敢打包票,她們真要是搬到京城來,不出三天,什麼小叔子大姑子的,肯定立馬拖家帶口的來投奔她們。

不是老杜家的閨女不孝順公婆,實在是救急不救貧。不說孩子們掙下這份家業遭了多少罪,就說他們,開個小飯館,三更半夜就得爬起來洗菜和麵。等飯館關了門,還得再洗半夜的碗筷。嚴寒酷夏,也風雨無阻。可在他們吃苦受累的時候,那些大伯子小姑子他們誰看見了,人家都在熱炕頭睡著呢。

那些大伯子小姑子們隻看到他們吃得好穿得暖,還有錢花,可是,那份罪他們誰都沒看見。其實,這兩年鄉親們生活也都好過不少,倒是他們卻越來越眼熱彆人家的富餘。

自家的孩子是吃國家糧的,按說拉扯老家一把幫著找份工作也沒啥,打斷骨頭還連著筋呢。可是,杜家大姑他們心裡邊門清,在縣裡的小廠子做工還能被人攆走,可不都是好吃懶做的主!他們這當爹娘的寧肯在老家耗著,也不舍得讓糟心的親戚都跑京城來扯孩子們的後腿。

王大江他們幾個基本上算是在杜家長大的,跟王家和郭家那邊的親人算不上有多親。而且,他們在清河灣吃喝拉撒的,從沒聽見杜媽這個當大舅母說過什麼酸話,再說了,男孩子都心粗,哪能猜得出來杜家大姑他們的那些顧忌。

倒是杜奶奶和杜媽她們能猜出來一二,可是,清官難斷家務事,她們也沒什麼好辦法。

王大江他們見勸不動爹娘,隻好說起另外一件事,“要不,等你們回去,把飯館轉讓了吧!開飯館是個累人操心的活,你們要是不樂意閒著,咱們找點彆的活乾乾!”

杜家大姑和杜家小姑姐妹倆和王大友郭小鬆這對連襟,開小飯館開了好幾年了。因為一直是親兄弟明算賬,再加上王大友和郭小鬆有都是忠厚老實的,小飯館的生意向來都是紅紅火火的,兩家也沒發生過戲文裡邊因財生齷齪的經典橋段。

王大江他們知道杜家大姑他們把小飯館看得很重,他們剛才那麼說,也隻是想讓長輩多保重自己身體,沒想到杜家大姑竟然真的答應了,而且答應的很乾脆。

“哎!回去俺們就把這事給辦了!”杜家大姑一向是小飯館的代言人,見王大江他們吃驚,“這兩年學校醫院周圍,小飯館一個接一個的開,咱們家的生意也沒以前好了,俺們就想著乾脆把店麵租出去。咱們家飯館占地大,地段又好,一個月的租金也不老少,而且還省心省力。”

杜家小姑聽大姐說這事,樂的合不攏嘴。當年,也都是聽了芽兒話,把壓箱底都掏了出來,買斷了現在的飯館。然後用飯館掙的錢再加上二哥家的家底,又陸陸續續在醫院和車站的旁邊,大大小小買了十幾間屋子,收拾乾淨後全都轉租出去。

那個時候,也隻是一時衝動,想著錢放家裡也不會抱窩。當時誰都沒想到,現在隻那十幾間屋子每個月的租金就很可觀。光租金就比小飯館的利潤還多,簡直是一本萬利。

所以說,杜家大姑他們壓根不缺錢花。飯館的生意也沒以前好做了,他們早找好退路了。

王大江他們當然高興了,“爹,娘,姨,姨夫,那你們是打算回家跟二叔學學養木耳蘑菇,還是打算乾點彆的?”

至於從現在就開始養老?這樣的話可不能問!杜爺爺都七十多歲的人了,還整天有滋有味的搗鼓他的菜園子呢。李爺爺比杜爺爺還年長幾歲,平時還去書店幫忙。所以,就彆想著讓辛勤了大半輩子的人歇歇!

向來溫柔好脾氣的杜家小姑,這次說話難免大了一回嗓門,“你小姑夫以前不就愛刻木頭?年前,廠子看了說要請他去做木雕師傅呢!至於你爹,他的手更巧,不僅會編竹筐,還會編各種各樣的竹製玩具,本事也大著呢。至於小姨和你娘,進廠子乾點啥不行!平時隻要按時上下班,不用早起晚睡不用操心,每周還能放一天假期,多好的事兒啊!”

杜家大姑和小姑,說起進廠子朝九晚五上下班的生活,滿臉期待。要是擱在以前,想進廠子得有關係有後門才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