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2 / 2)

“是我。”

“請問你知道作這副作品的人是誰嗎?”

胤礽挑了挑眉,“不知道,這幅作品是我機緣巧合下得到的,有什麼問題嗎?”

東家歎了口氣,“可惜了,我曾有幸見過真的《上陽台帖》,和這副作品很像,整體豪邁,給人氣勢磅礴之感,其中小細節也十分相似,若是這幅作品再舊一點,我怕是要以為是李白真跡了。”

胤礽一驚,對這典當行的東家倒是另眼相看了起來,這眼力見何等驚人。

東家忽然就笑了,“若乾年後,後人瞧見這幅作品,再看這落款,說不定還真的當作是詩仙所作。這位公子哥,你當真要競賣嗎?”

“嗯。”

等往裡頭,胤礽小聲對鄂倫岱道,“這家典當行倒是厚道。”

鄂倫岱挑了挑眉,得意地道,“那可不是,他們也主持好幾次了,我每一次東西偷出來都是找他們幫我處理的。”

“好幾次?”

鄂倫岱摸了摸鼻子,乾脆閉嘴了。

這家典當行不小,一共有兩層,以階級和資產劃分,有胤礽帶的畫和鄂倫岱這個京中一霸,他們理所當然地坐到了最好的位置。

他們上去的時候,競寶活動已經進行到了一半,胤礽看了幾件,失去了興趣。

“就知道你不敢興趣,這都是一些落魄的人家拿出來典當,又沒能贖回的,很少有珍品。”

等到了李白的那幅作品,胤礽才打起精神,興高采烈地看著。

“這不是我們典當行的東西,是有人委托我們來賣的,感興趣的都可以來一觀,這上麵有首詩,我先讀給大家聽一聽。”

原本聽到是不知名人士的作品,眾人都歇了心思,聽到詩卻又熱血沸騰起來。

“這件底價多少呢?”

“因為不是我們典當行的,也沒個定價。”

“一百兩,我要了。”

“二百兩!”

胤礽一愣,看向了鄂倫岱,“你有錢沒處花?”

“哪有,我這不是也挺喜歡的嗎,結果你老人家硬是要叫價,我這不是沒辦法嗎,我也最多也就出個200兩。”

事實上,二百兩是不夠的,後麵持續走高,最後以500兩的價格,被一位富商拿到了手。

-在你大清這段日子,我倒是有些感慨。-

-嗯?什麼感慨?-

-大清對比大唐,有進步之處,也有退步之處。大清的富人能走入仕途,這是讓我十分羨慕的地方,但是你不覺得大清有些政策太過保守了嗎?大清女子,尤其是漢族,過得太過艱難了些。-

胤礽皺起了眉頭,-自古以來皆是如此。-

-我不知前朝如何,我隻是與我唐朝對比。-

胤礽突然想到了武則天,半天都沒有說話,直到管事送來了五百兩銀子。

胤礽看著管事道,“你們東家還在嗎?”

“客官找我?”

“你之前說見過《上陽台帖》?請問你知道它現在何處嗎?”

“在一安姓富商手裡,最近他剛好進京了,你若是想見他,我可以安排。”

胤礽大喜過望,“感謝。”

-你想做什麼?-

-買下來,彆告訴我你不想要。-

李白沉默了,他確實想要。

“我今個看了這場競賣有了個新點子。充公的女子奴仆可以叫賣,典當行過期的東西也可以叫賣,那為何不開個競賣行呢?”

作者有話要說:寫拍賣會寫到一半,突然想起來去查了查,結果發現古代沒有拍賣行,倒是有類似的競寶、義賣,也有對沒收家產的官賣。

《上陽台帖》清代先為安岐所得,再入內府,清末流出宮外,民國時入張伯駒手。因為1691年時,安岐才9歲,所以我猜測可能《上陽台跡》在他父親手上,也有可能《上陽台跡》是安岐後來入手的,這裡我就不探究了,他爸叫什麼,也是我亂編的。

端午快樂,評論有小紅包吖:,,,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