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幕獎頒獎典禮播出的第二天, 林景再次登上了熱搜。
如果出一個“年度熱搜時長排行榜”,林景絕對是今年的榜首。從《倒計時》官宣開始,他的名字幾乎沒從熱搜上下來過。好不容易電影熱度稍退,結果剛從熱搜上消失沒幾天,又上去了。
事情的來龍去脈都很清楚,強行雙黃蛋和拒絕領獎的視頻就掛在話題頂端。
網友們的言論,出奇一致。
有被林景帥到的, 有心疼他又被黑幕的,有覺得他太剛替他擔心的……
還有那麼一小撮奇怪的發言:“嗷嗷嗷我死了!最後那句是什麼意思!正主自扛cp大旗還能不能好了!”“哭了,這是什麼神仙告白, 求求你們立刻結婚!”“本來不萌真人cp的, 但是這對不愧是傳說中的官逼磕……也太基了叭……”“被官方摁頭吃糖,幸福地昏古七了, 求求你們不要停!”
cp粉歡天喜地,真愛粉一片心疼, 路人討論著林景會因此得罪多少人……總之,大家都站林景, 沒有一個替金幕獎說話的。
啥?不站林景?摸一摸剛消腫的臉,不覺得已經開始疼了嗎?
金幕獎有黑幕是眾所周知的事,就算改革也改變不了大眾看法,而且, 林景發言時說的那番話, 邏輯太正了, 太有道理了。
知乎上又多了一個關於他的問題, “如何看待林景拒絕金幕獎的發言”,問題下聚集了知乎各領域的大v,三百六十度進行各種分析,實際上是變著花樣地誇讚林景。
這個問題被知乎官方推送了,之後,另一個問題“如何客觀評價林景的雙商”下,竟然猛增了一大片回答。
有人認為林景這番發言看似高明實則很蠢,為了爭一時意氣而得罪金幕獎背後的資本,他就沒想過後果?就算征服了網友又怎麼樣?娛樂圈裡的話語權又不在網友身上。
這些言論並沒有傳到外界,微博上還是一片力挺林景的聲音。
金幕獎的名聲本來就不好,這下都快黑透了。
金幕獎的主辦方是華夏電影藝術發展協會,協會會長名叫劉金鐘,是中傳電影學博士出身,北影的電影學教授,一大半圈內人士的老師,著名話劇導演、影評人、老藝術家,他也是金幕獎組委會的會長,評委團裡的一大話事人。
他是協會裡少數幾個真正具有學術含金量的成員,對電影和表演的研究不是一般透徹。可惜為人也油滑得很,是電影圈裡著名的“資本中介”。當然這不是指金融方麵的投資中介,而是指他在影視界的上層圈子裡很有分量。
他精通電影的製作和發行原理,預測票房神準,許多大佬投資電影前,都會拿著劇本找他問問。他深諳娛樂圈潛規則,人脈不是一點半點的強,熟悉圈子裡從合法到非法的各項活動,有時甚至會幫人介紹洗錢和賣\\淫業務。
大佬們在協會安插人手,通過這些人暗中進行角力,打壓他人並爭取自己的利益。劉金鐘身處其中,卻不屬於任何一個勢力,遊刃有餘地與各方周旋,平衡協會內部關係。
了解內情的人都認為,這樣一顆根深蒂固的大樹,絕不是林景這樣的小螞蟻能夠輕易撼動的。
劉金鐘本人也這樣認為。
但他現在都快煩透了,林景的行為還是造成了不小影響的,金幕獎剛剛恢複一點的名聲,這下又down到了穀底。
金幕獎並不是外界想象的那麼有恃無恐,對一個業內權威獎項來說,公信力的丟失是致命的。無論背後有多少資本,都無法挽回。
在劉金鐘看來,林景的行為根本就是損人不利己。
太不能理解了。搭上自己的前途搞壞金幕獎的名聲,對他到底有什麼好處?
一上午時間,劉金鐘已經接到了三個影視公司老板的電話,問他打算如何解決這件事。
到下午,他和合作的幾位大佬全部通過氣,定下了初步的分工。
大佬們負責把林景打壓下去,壓到他徹底沒了脾氣,再也跳不起來。
劉金鐘負責想辦法恢複金幕獎的公信力。
其中,有過對付林景經驗的江雲畫,好心向他提出了建議。
第一,林景粉絲太多,國民好感度極高,要想對付他,必須先往他名聲上潑盆臟水。但現在硬找黑點是來不及了,所以臟水潑不了,可以先潑一盆冷水。
第二,必須對林景的言論做出正麵反擊,而且要避重就輕。避開對黑幕的討論,抓住“林景是個外行,不了解獎項評審的原則”,站在學術的製高點上,把林景打成愚蠢的鍵盤俠。
第三,金幕獎公信力下滑的問題也不隻存在一天兩天了,單憑澄清不可能解決,必須另尋他法。
江雲畫的建議是當下最合適的了,劉金鐘聽完也不耽擱,立馬提筆寫了一篇回應文章。
作為一名真正的學術大佬,他對電影的研究絕對不亞於林景,更兼之筆鋒犀利、言辭巧妙、歪理一套一套扯,最後寫出來的文章竟然很有說服力。
文章裡,他先挨個分析了每個作品獲獎的理由,當然都是歪理;然後賣了一頓苦肉計,說評選獎項的過程有多麼不容易,許多看起來有黑幕的獎是在什麼情況下選出來的……最後隱晦地暗示,林景根本不是內行人,對電影競賽存在很大誤解,沒資格對組委會瞎bb,有本事就自己辦個電影獎啊。
這篇文章發出後,他熟練地找到平時合作的公關團隊,向他們定下了兩條輿論策略。
第一,針對林景硬剛金幕獎的行為,狂潑冷水,潑到粉絲都對他失去信心,覺得他這事辦得太蠢。
第二,全網帶節奏,向網友“科普”獎項評選過程多不容易、有多少需要考慮的因素,林景身為外行瞎指責,是一種又蠢又毒的行為。
公關團隊聽完,也覺得這樣引導輿論是目前最好的策略。
劉金鐘卻又猶豫了,他說:“不會起到反作用吧?比如越潑冷水,反而讓粉絲越心疼他?或者網友太固執,不能接受我們的‘科普’。”
公關人員聽完,哈哈大笑了一番,對他說:“劉先生那麼精通電影,難道沒研究過人類學和社會學嗎?”
劉金鐘不理解這是什麼意思。
公關人員說:“您放心吧,這個社會的人類啊,對‘潛規則’的接受程度不是一般的高。”
“他們抱怨一切‘規則’,卻跪舔一切‘潛規則’。您說,是不是很有意思?”
*
所謂跪舔潛規則,具體來說就是——如果一件事普遍發生,大家就會默認這是正常的。
比如林景硬剛金幕獎一定會遭到報複,損人不利己,除了爽一下沒有任何好處。所有人都認為,這太正常了。
這種深入人心的認知左右著他們的行為規範——換做他們,絕不會做出這麼愚蠢、魯莽的事。
事實上這無可厚非,趨利避害是所有人的本能,它是正確的、聰明的。
但在這個世界,那些曾也懷著天真、卻被現實打擊怕了的人們,過度追捧這樣的“聰明”,將趨利避害奉為至高原則,大肆褒揚謹慎者之餘,還對勇敢者冷嘲熱諷,極儘鄙夷。
那些在社會摸爬滾打過的人,一個個冷眼旁觀,用過來人的口吻嘲笑著:“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活該!”
林景有很高的人氣基礎,網友不至於嘲諷他,但會對他失去信心和熱情,拉低他的支持率。
同樣的道理是——如果一件看起來不對的事被科普是正常的,大家就會默認它是對的。
所以公關團隊在全網大肆帶節奏,向所有人科普評獎過程中的潛規則——每個獎項都有多個評選維度。比如剪輯獎,有的作品流暢性好,有的作品技巧性高;再比如音樂獎,有的作曲嚴謹;有的感情真摯。評選時還要考慮新人的資曆、獎項的均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