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格沃茲,醫務室。
由於忽然刷出來的“七域之戰”被標注為“亞種特異點”,那麼時間對它來說就沒有意義,隻要選擇接受,我就一定會出現在發起召喚的位置上,所以我暫時把它擱置一邊,同瑪利亞又聊了一陣子天,然後表示自己確實有點累,打算借病床休息一下,最後在佩珀旁邊占了張病床躺下,這才開始查找資料,對那什麼“戰爭”進行研究。
“七域之戰(War of the Seven Spheres)”,簡單來說,是場“逆聖杯戰爭”。
多元宇宙的不同世界裡,擁有“至尊法師”或者彆的什麼類似稱號的,能夠代表整個世界的強大魔法師會周期性地彼此爭鬥,一次戰爭長達3000到5000年,而戰爭的結果決定了他們各自世界能夠使用魔法的“份額”。
如果維持原狀還好,但如果“份額”出現較大變化,“絕地天通”或“靈氣複蘇”便是具體的表現形式。
一般來說,隻有發展陷入瓶頸的“高魔世界”的“至尊法師”才會參與這場戰爭,為世界本身尋求突破,贏了最好,輸了也壞不到哪裡去。
至於僅有少數人能夠使用魔法且絕大部分普通人對此不了解的“低魔世界”,即使它們的“至尊法師”的個體實力強大到能直接滅掉某個“高魔世界”,基本也不會參與七域之戰,因為無論“份額”增長還是減少,把“神秘”牢牢把握在手裡的他們,地位都不會有什麼改變。
“七域之戰”本身是至尊法師之間的較量,但因為戰爭結果同至尊法師們的本源世界密切相關,在那些世界有大量“投資”的“維度之主”們,會接受參戰者的召喚,加入這場宏大的戰爭。
這情景聽起來同“聖杯戰爭”沒什麼區彆,但之所以要稱為“逆”,是因為“至尊法師”陣亡或失能並不會導致戰爭失敗,他們的朋友或後繼者在戰爭結束前隨時可以補位,可一旦召喚而來的“維度之主”戰敗,該世界在這場戰爭中就會直接出局,同時,這位“維度之主”在本次周期中將無法再次被召喚。
而這裡就引出了新的問題,作為一場“戰爭”,其勝負標準是什麼,又是誰製定的?
裁判之一,自然是掌管“魔法份額”的“魔法維度之主·維山帝(Vishanti)”,他本身是一個“三位一體”的存在,由“全能的歐希特(Oshtur)”,“全視的阿戈摩托(Agamotto)”和“蒼老的霍格斯(Hoggoth)”組成。
印象中,他在絕大部分情況下表現得睿智且可靠,但而偶爾會突然一本正經地惡作劇,很難判斷是其中哪位忽然調皮。
另一位裁判則是提供場地的“灰燼維度之主·灰燼三位一體(Trinity of Ashes)”,他由“悲傷品嘗者(Griefsavor)”、“痛苦之母(Mother-of-Pain)”和“尤格莫洛所維奇(Ygmlosvorraich)”組成。
悲傷、痛苦、不可名狀……嘖,雖然沒接觸過,但感覺他在某種意義上跟我更相似點。
一次完整的“七域之戰”,其具體流程為:
當戰爭開啟時,各個世界的“至尊法師”自行前往“灰燼維度”提供的戰場,然後通過較為常見的“神廟”嘗試請求可能會響應召喚的“維度之主”參戰。
收到請求的“維度之主”判斷這場仗可以打,便會派遣一名“化身”前往協助並為“至尊法師”提供支援。
之後,“至尊法師”們需要在保護己方“維度之主”的前提下打敗其他“至尊法師”,有機會的話,消滅對手的“維度之主”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當戰場中隻剩一個世界的“至尊法師”或者一個“維度之主”時,戰鬥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