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8年——
冀州,钜鹿。
“竟然……是這樣。”
張角從入定中醒來,對修煉地遁書時忽然靈光一閃出現的念頭進行了一番驗證,發現完全沒有問題後,發出了得償所願的感歎。
自從二十多年前,張角通過某個試煉擊敗了左慈和於吉,並從“華南仙子”那裡獲得了三卷天書之後,便從未停止對它們的研究,即使在很長時間內毫無進展也不曾放棄。
他最初的動力,是為了防止左慈和於吉那兩位“仙人”惱羞成怒對自己動手,即使“華南仙子”能護自己一時,又豈能護自己一世?
然而那兩位“仙人”失敗之後,就仿佛將他完全遺忘了一般,隻在不痛不癢的地方稍微為難了太平道幾次,至於動手截殺或者闖進總壇開戰,更是沒影子的事。
根據太平道道徒四處搜集的情報,他們一個去了洛陽周邊,一個前往江南,仿佛那些瑣事才是他們的任務,來搶天書隻是順便,成不cd無所謂一樣。
再仔細想想的話,“華南仙子”也根本不曾刻意做什麼,雖然那許子將給了個“江左梅林,麒麟之才”的批語,但她顯於人前的作為,仍然和以前一樣,隨意行善,隨手救人,雖然近來因為瘟疫之事被絆在了洛陽,但也沒有使用仙人之力將之瞬間根除。
所以說,想要成為“仙人”,首先就得有那萬事不掛心的雲淡風輕才行,虧他平時總自稱“貧道”,卻根本不知什麼是“道”。
以這種心態,再去看那當初百思不得其解的修煉口訣,自然而然地便理解了其中的未儘之意。
引氣入體、煉氣化神、煉神返虛,悟虛合道。
這口訣明確指出了該“做什麼”,卻並未說明要“如何做”,和那些“仙人”的態度如出一轍,其中的寓意大約是“我隻能幫你到這裡了”,能不能領悟,領悟多少,全都要看個人。
張角對此的領悟,卻是從最後一句開始倒推,為什麼前三句都是在將一種東西“煉”成另一種,到最後卻出現了一個奇怪的“合”呢?
這是不是說明,前麵也可以添加進包含“合”字的語句?
比如,引氣入體,【身與氣合】;煉氣化神,【氣與神合】;煉神返虛,【神與虛合】;悟虛,合道。
是不是因為那些仙人直奔張角目前連一點頭緒都沒有的【合道】境界而去,所以他們的所作所為都無法偏離的自己的“道”?
而張角身為太平道道祖,什麼都可能沒有,隻有“道”是一開始便存在的,即“南華仙子”贈予他,作為太平道宗旨的“代天宣化,普救世人”。
既如此,他為何還要糾結於初等的“煉”?即使是直接去“合”,也沒有問題才是。
“引氣入體,身與氣合……”張角主意已定,低低念誦著口訣,不再單純用被吸納的靈氣為實現法術的動力,而是將自身看做靈氣的一部分,同時為實現某種“仙術”而努力。
呼——
如同話本或者評書中所描述的“仙人”那樣,張角在沒有動用“幻影”的情況下,整個人化為一股清風在靜室中消失不見。
————
“父親!洛陽那些狗官實在是太過分了!”身段稍稍長開,麵容也逐漸出現少女青澀的張婕扛著她的杏黃旗大步跑來,直接推開門闖進靜室,卻隻看到張角殘留的幻象消失,不滿地念道:“且,也不在這裡嗎?”
“小姐,不要再破壞師父的幻象了,”馬元義追在後麵,十分無奈地勸道:“那些幻象在麵對小姐之外的人時,可以按照師父預先定好的內容回複特定的問題,甚至可以有限度地出手攻擊敵人,但一見到小姐就會自行崩潰的。”
對於這種設置,太平道上下已經達成共識:即使是幻象,道祖也不肯讓小姐叫它們一聲“父親”。
“但是我現在需要得到父親直接的明確答複,而不是那些‘渠帥’的轉述,”或許是跑得累了,張婕抱著她的旗子坐到榻上,“因為父親不出麵,他們想怎麼說都可以,大師兄,你沒發現太平道內部對於洛陽那些狗官,有好幾種不同的看法嗎?”
敏菁小姐自己都沒發現,她口口聲聲的“狗官”其實也屬於一種看法,馬元義有些無奈地歎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