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父親好意,但兵貴精不貴多,五千足以,若有多招兵士的錢糧,可以用於提升原本士卒的武器鎧甲、訓練夥食。”趙雲無奈,隻能勸道。
“哦,說來也是,那個國主最近巧立名目的稅越發多啦,不知何時可能便會冒出個‘私兵數量稅’來,吾兒果然聰明。”趙良輔恍然道。
“……父親謬讚。”
————
趙雲在家中住了幾日,以等待公孫瓚的隊伍經過,然後他發現自己開始想念“武人之館”了。
首先是兄長趙風,他不知從哪糾集來一批年齡相仿的半大少年,把趙雲叫出來之後宣稱“你們看,趙子龍確實是我弟弟,我沒騙你們吧。”,然後趙雲就得想辦法證明自己是自己,並演示一些“仙法”。
仙法當然有,但隻能挑選那些用出來既能唬住這班少年,被他們告知家中長輩後,閱曆較高的成年人能想出“關竅”,卻不會因此看低趙家的技巧來施展。
然後是母親,她不知從哪搬來一大堆常山相熟人家的女兒名冊,說要讓趙雲自己挑選個媳婦……他還不到十五歲!……仔細看那些記錄的話,這批某家某氏的女孩也大概是這個年歲,但一個個剛齊笄的小姑娘你說她們“俏皮可愛”、“蕙質蘭心”就算了,“賢良淑德”、“高貴優雅”是怎麼回事?
趙雲最終以“還未出師,不談私情”為借口混了過去。並決定儘快找一個“正確的治世之策”並參與其中,他可不信還會有哪個主公替屬下牽紅線。
最後是父親,趙良輔的做法還算正常,他以“去見大官必須穿戴氣派”為由,替趙雲打造了一套輕型盔甲,足夠合身,而且為他將來的成長預留了空間。
但麻煩的地方在於,父親的審美很成問題,他在聽說趙雲的武功叫做“百鳥朝鳳槍”之後,特地叮囑鐵匠在頭盔上加了鳥喙,又在盔甲後擺綴上了鳳凰尾羽形狀的裝飾——這根本不像鳳凰,更像是孔雀。
如果說趙雲這幾天有什麼明顯的收獲,便是如何進出與利用那個世界稍微有了眉目。
經過在演武場新挑飛一乾家丁護院的兵器之後,趙雲初步判斷出,在那些含有鳥類的詩句中,有出、歸、去、來等字樣,或者結束動作是橫斬或豎劈的招式,均能打開通向那個世界的通道,它對“此世”的人與物毫無影響,也不能被看到,而隻要自己走過去,就會瞬間穿過抵達對麵。
對於趙雲攜帶的物品,無生命的東西毫無影響,但其它嘗試的動物,比如貓狗、雞鴨,又或驢馬,均會在進入那個世界之後直接陷入沉睡狀態,或許人也是如此,但他並不敢貿然相試。
另外,趙雲對於張角師父所說,它像是在“飄動”之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從“此世”到“彼世”時,位置會有無法確定的偏差,或一兩尺,或十餘步,但從“彼世”歸來,則異常精確。
這等情形,看上去就像是兩張層疊在一起的地圖,下麵的相對穩固,而上麵那張正在隨風漂移,隻有趙雲這顆“釘子”穿過,將兩個世界“釘”在一起時,它們才會“重合”。
想到這個比喻之後,趙雲對“聖人之館”和‘武人之館’的神出鬼沒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但自己距離親自做出那種操作的水平尚遠。
目前這種“穿越”除了能用於越過戒備森嚴的守衛之外,趙雲還想不到什麼可用的地方。
戰鬥中能夠起個出其不意當然好,但由於需要特定的招式或動作,麵對同等或高於自己水平的敵手往往用之不出,而用於對付弱於自己者——那就更沒有必要了。
或許,可以一槍刺出,槍頭在半途隱沒,再次出現時便位於敵方咽喉?趙雲認真地思索了它實現的可能,發現可能其實是有的,但憑自己摸索絕對做不到。
除此之外,隨著公孫瓚的大軍逐漸接近,趙雲也從越來越詳儘的傳言中了解了公孫瓚此人。
在這次平亂中,公孫瓚所部真正出了大力的人是他的副將劉備劉玄德,這支交給他帶回幽州的數千人也是他們的老師盧植所贈。
其他在市井中流傳的還有曹操曹孟德、袁紹袁本初,荀諶荀友若、夏侯兄弟,以及一夥奇怪的,必然會數錯人數的江東隊伍。
不過,最常被人提起的還是留在西涼的呂布呂奉先,以及他那支“陷陣營”,雖然聽聞被叛軍某支逃掉的特殊騎兵擊敗過一次,但那句“陷陣之誌,有死無生”還是相當朗朗上口,以至於趙家某些家丁在訓練時都會蹦出來這麼一句。
終於,在趙雲開始思考要不要先離開以躲避過於熱情的父母兄長時,公孫瓚的大隊人馬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