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4年——
涼州,張掖縣城一所普通民居中。
“你們瘋了嗎!竟然真的組織起武裝?這下朝廷,不,十常侍豈非有充足的借口來剿滅太平道了?”扛著一杆杏黃旗的少女正壓低著聲音指責麵前的中年人。
“那你說該怎麼辦?大侄女?像投降派那樣,老老實實替他們畫符,左手收錢,右手就以稅收的名義還給他們?”中年人眉頭緊鎖,對於少女的冒犯卻沒有什麼不悅之色。
“總有,總有辦法的,總之你先讓道徒們把武裝解除,不要被捉到把柄。”少女聲音有些遲疑。
“我們是獵戶、農夫、屠戶、木匠,並非軍隊,至少在不知內情的人眼中根本無從分辨,也沒有借口捉拿——至於被捉到的,都是死守分壇不願放棄或者早就被記錄在案者,比如壇主青牛角。”中年人搖著頭。
“曼成叔……”少女看上去一時不知該說些什麼。
在兩人都無法察覺的另一個世界中,身著明黃道袍的張角正看著他們唏噓不已。
他自然沒有趙雲那般硬生生撕開“山河社稷圖”的本領,但暫時令它變得透明可見並能傳遞聲音卻可以辦到。
在他不在“現世”的時間裡,女兒張婕試圖以一己之力統合日漸分裂的太平道,她先是勸說那些隻是單純使用過符水,想要報恩的淺層道徒脫離太平道使其不會太過龐大,又讓各處分壇收斂在人前露麵的次數,更趕赴濟南找到那個改良“符水”的張絕讓他行事低調一些,最後,在聽說“太平道與匈奴勾結”之後直接趕來想要平息這種傳言——看起來,她是希望在維持原本治病救人的宗旨上,降低外人對太平道的警惕和覬覦,但看起來收效甚微。
毫無疑問,在那與他們毫無乾係的涼州叛亂中,“符水”以及“九花玉露丸”造成了大批原本應該戰死的將士僥幸生還的奇跡,想要就此抹除太平道給世人造成的能“活死人,肉白骨”之印象,除非他們銷聲匿跡二十年以上才行。
而在涼州發生的這起“匈奴攻擊太平道分壇”事件,雖然以匈奴被刺史董卓派人擊退而告終,太平道勾結匈奴的傳言也被暫時壓下,但十常侍卻不肯善罷甘休,派出使者以“詢問”為名將分壇尚未離去的道徒儘數捉拿。
由於青牛角和他建立的分壇在涼州小有名氣,所以他直接放棄了逃走,為從钜鹿趕來重建太平道分壇的張曼成、程遠誌和鄧茂等人打掩護,至於張燕和郭大賢,他們本就是新加入太平道的人手,卻沒有暴露之虞。
接下來,張婕開始說服張曼成等人返回钜鹿,畢竟作為總壇,目前為止尚沒有人敢去找麻煩,但張曼成等人卻認為回去隻會給人一網打儘的機會,正巧涼州這邊他們又施詭計又動手拿人,關鍵是全都成功了,想必不會再次引發關注。
————
張角在傾聽雙方交流的同時時,也在思考著“黃天”內的情形,遍布廢墟,且有諸多在涼州之戰中陣亡者的靈魂遊蕩。
他曾經想過,仙子“林好”授予他天書,並協助推廣符水,使太平道發展成為了一個能夠影響八州範圍的龐大組織,當真沒有想過他們的最終結局嗎?
在以前的張角看來,大約隻有被剿滅、被吞並控製,或揭竿而起三種結局,但隨著“黃天”的出現,第四種未來悄然浮出水麵:“在這‘山河社稷圖’中照常生活下去。”
在此方世界中,唯一完好無損的建築隻有“林好”所點化的“武人之館”、“聖人之館”抑或其他外觀不儘相同的“館”,其中大半都有意外誤入者,張角並未接近他們,但就像很久之前那樣,救援陷入必死境地的凡人,並依據選擇的待遇進行相應的試煉。
張角有種預感,雖然《天遁書》和《地遁書》中的大部分法術他都無法使用,但如果想要使用那個可以將“此世”之人帶往“彼世”的五行遁法,則必定會成功。
多了一條後路,這讓張角在得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箴言後時不時感到的不安有所消減,但他仍然無論如何都想知道,若照這樣發展下去,太平道究竟會得到一個怎樣的結局,畢竟,今年可已經是甲子年了。
“咚咚。”房門被輕輕敲響,張婕停下話頭,疑惑地看了一眼張曼成。
“外麵示警的斥候並無反應,多半是認識的人。”張曼成點點頭示意她放寬心,而後起身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