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章 梁嬰父忘恩負義(2 / 2)

“如今,中行寅和範吉射已為趙氏所敗,此乃寡人之幸,我晉國之幸,又何來的危難?”

隻見梁嬰父是依舊跪著,並是抱拳作揖道:

“君上!中行寅和範吉射二人謀逆犯上,如今雖是被趙氏所擊潰,但也是讓他們就此逃往了晉東。他們雖是在晉陽城下一時受挫,但畢竟其根基猶在。我晉國……自此之後恐將是無有寧日!甚至是就此東西分野也未可知啊!”

“想我晉國,曆經數世,又何曾如此分裂過?”

“而這一切,雖是皆因中行氏和範氏意欲圖謀不軌。但是,若追究其根由,卻又是與趙鞅脫不了乾係!”

“如今既然君上已經懲罰了中行氏和範氏,卻獨獨寬縱了趙氏!君上此舉,隻恐是要令國人不服。”

“而且,此前天子也已降下詔令,並是明言趙氏之過。此即為天子之詔,還請君上速速處置趙鞅,君上萬不可因小失大,而失天下人之心呐!”

梁嬰父這一通言論,雖也早已是老生常談。但是,畢竟此言語乃是出自他之口。而梁嬰父乃是新授命的預備六卿之一。所以他的話語自然也是不得不為晉侯午所重視。

晉侯午對於這些話,雖是聽得有些不耐煩了。但是,卻也架不住底下這些人這樣輪番的進言。正所謂“三人成虎”。

這種話一旦是被說得多了,那其思想便自然而然是會發生一些改變。

尤其,是對於像晉侯午這樣,耳根子軟,又無甚主見的國君而言。

不過,話雖是如此說,但趙鞅畢竟又是當初為數不多的,還能把他這個國君當一回事的卿大夫。

要說起來,如果不是趙鞅,又哪有晉侯午如今的“威嚴”?

所以,他卻依舊是替趙鞅說上了兩句:

“話雖是如此……但是趙鞅畢竟是被攻打的一方,而且早前對於邯鄲之事,也早有定論,此既為趙氏的族內之事,我縱是身為國君,卻也不便僭越插手其中。”

“而且,趙鞅對我公室亦可謂是忠心耿耿,若是處置了他……”

晉侯還未說完,這時,荀躒在一旁卻是又開了腔:

“君上!此番晉國之禍,無論如何辯解,趙鞅皆有不察之罪。臣雖平日裡亦是與趙鞅交好,但是臣卻也不敢因私而廢公。趙鞅先殺邯鄲午在前,以至於我晉國如今陷入分裂的境地,臣以為此皆為趙鞅之罪,君上不可不察!”

荀躒這一番話可謂擲地有聲。

是啊,在外人看來,要說起來他荀躒的這個晉國的正卿之位,當初卻還是趙鞅推舉的。你要說趙鞅和荀躒的私交如何?這還用得著說嗎?

而如今荀躒裝出這一番大義之言,也確是令人不得不信。

更何況,趙鞅自己所立的“始禍者死”的銘文,到現在還刻在刑鼎之上,縱是趙鞅這會就在靈台宮上,他也是無從辯解的。

荀躒把話說完,靈台宮上一時鴉雀無聲。

又是過了許久,晉侯午這才微微點了點頭,並是開口言道:

“趙鞅雖是有罪,但畢竟罪不至死。但至於究竟該如何處置,寡人也未曾想得明白。”

“既然眾卿和天子皆是這個意思,那就姑且命人傳命於趙鞅,令其以戴罪之身,暫居晉陽,不得回返絳城。待韓不信與魏侈回來之後,再議此事!”

荀躒聞言,不由是微微一笑,立刻是躬下身去又是一個稽首道:

“諾!臣這便派人前去晉陽傳話!”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