盞盞河燈漂浮於河間,猶如璀璨的繁星,夜間的涼風送來淡淡的花香,耳邊不斷傳來對岸食肆小二吆喝的聲音。可是這一刻,何珍饈的五感仿佛被屏蔽一般。
她隻看得見眼前的人,每一處毛孔都仿佛被放大般,看得清清楚楚。
更要人命的是滴滴清水從他如峰的眉梢淌過,因為他側頭望天的關係,有的水珠從他麵龐劃過,淌過唇瓣。
再順流而下劃過他的凸起的喉結,沒入衣衫中。
謝肅北見那廚娘怔怔地看自己,與世上那些癡迷女子彆無二般。他抹去臉上的水漬,不悅地道:“你收拾一下自己。”
正是春寒料峭時,夜間更是寒涼,何珍饈身上的衣服早就濕透,微微的涼風吹來渾身便忍不住發抖。片刻後,謝肅北的家仆取來衣物,把衣服遞給何珍饈。
何珍饈甩過頭清醒了過來,意識到了自己的失禮。腦子大概是被河水泡多了,腎上腺素暴增,竟然看了人家那麼久。
她坦然地收回目光,含著歉意說道:“我一時沒認出大師,故而方才多看了一會,抱歉。”
“多謝求緣大師出手援助。”
按時下的民俗來看,她的打量似乎有些輕.佻,黎時的女子大概不似這般大膽。可是這能有什麼錯呢,這人長成這副模樣,即便男男女女都忍不住多看一眼吧。
何珍饈安慰自己,基因本性如此,對於美好的事物總是忍不住多瞧一眼,衛階當初還是因為長得過於美貌,被人看殺了。
謝肅北眉頭微擰,取來衣物的暗衛暗自吃驚,何娘子……居然不認得主子?雖然不是日日相見,可是他記得昨日何廚娘親自給主子遞過膳食。
……
何珍饈落水的地方離上岸的地方並不遠,何家人很快便尋來了。
他們隻見何珍饈披著一件袍子,正擰著衣服上的水漬,四處空無一人。
“二娘,你沒事吧?”
何珍饈說,“方才有個貴人路過,把我救了上來。”
何嘉仁把那個把妹妹撞下河的歹徒推了出來,憤憤地踢他一腳,“方才是這人故意把你踢下去的。”
何嘉信也從河中抓了一個粉頭油麵的男子,指著他說道:“我發現這人鬼鬼祟祟欲要接近二娘,這兩人正好湊一雙,不打個半殘不足以解恨!”
何嘉信廢了好大的力氣才克製住自己心中的陰暗,沒把人摁死在河裡。上巳節路人醉酒跌入河中,溺水而亡不是什麼稀奇的事。
那兩名男子聽了何家人的話,嗚嗚嗚地哀嚎。
何珍饈阻止說:“把這兩人押送開封府,彆臟了哥哥們的手。”
何嘉仁兄弟立即把人扭送了開封府,走走便踹幾腳,來到衙門時這兩個流.氓已經被兄弟倆踢得骨頭散了架,嘴巴鮮血直流。
若是二娘沒有路人相助今夜恐怕凶多吉少,想到這裡何嘉仁恨不得再揍他們一頓。
戌時(夜間九點),開封府衙門有捕快值著夜班,他們正趴在桌上昏昏欲睡。何嘉仁把那兩人捆綁到衙門,把人交給了捕快。
收到消息的梁宇匆匆趕來,親自把二人拷住,連夜審問。
不審不知道,一審嚇一跳。原來那粉頭油麵的男子是劉姐角子的少東家劉金,因何記生意日益紅火心生妒忌,想要強娶了何珍饈把生意搶過來。劉金本就是州橋街一片出了名的浪.蕩子。他平日慣愛欺男霸女,仗著家中在都水監有親戚,欺負過很多擺攤的良家婦女。
然而他家中已娶正妻,有五六個小妾。
前幾日劉大人走訪,劉金家中那些當差役的親戚丟了鐵飯碗,羞惱之下他把主意打到何珍饈頭上。他打著絕妙的算盤,倘若把何二娘娶到手,何家的真傳豈不儘歸劉家?
計關算儘反倒誤了卿卿性命。
……
何記鋪子。
何家人得知何珍饈掉到河裡,一整夜都不得安寧。何父形容當時的場景,女兒落到水裡,大家怎麼也找不著,田秀珍又驚又怒,渾身發抖著流出眼淚。
深夜,何嘉仁兄弟回到家,把梁宇拷問的結果告訴他們,何父氣得胸脯起起伏伏。眼眶發紅。
“劉家欺人太甚,簡直是欺人太甚!”
難以想象若是沒有好心的路人施以援手,二娘恐怕凶多吉少。
新仇加上舊恨,何家人俱是沉默了,在沉默中壓抑著爆發的怒火。
當初何家人被劉姐角子鋪驅趕流落街尾擺攤,他們下意識地選擇了順從和忍讓。不與他人起衝突,是他們的求生智慧。
如今何家人明白過來,一次次的忍讓不會有結果,旁人不會因弱者的忍讓而退步,反而會因他們懦弱而氣焰囂張。
難道因為他們弱勢卑微,便要一日日地忍下所有委屈嗎?這一次傷及子女,田秀珍再也無法容忍!
田秀珍氣憤地問何翁翁:“爹,今後咱們何記也賣角子吧!我去買過他們劉姐的角子,味道尚可,卻遠稱不上最佳。”
劉姐角子鋪的地段好,又有街道司的親戚在,把彆人的角子館逼得關門才有這般的好生意。
田秀珍心中琢磨,何記可以靠著賣灌湯包的人氣,連帶著賣掉一些角子,即便是每日僅賣一百份也足夠分走劉姐餃子店的收益,日子久了何愁不能把劉姐角子的客人分走?
何珍饈對阿娘的反應很意外,老實人被逼急了也會反抗,她娘終於學會崛起了,打人還挑了痛處打。劉姐角子氣焰囂張,倚靠不就是他們紅紅火火的生意嗎?
他們連何記在州橋街擺攤子都受不了,跟針紮到眼睛裡似的。待何記賣起角子,他們還不跟挖了心那樣難受?
何珍饈打開個人麵板,心中念著“餃子”,一片金光閃閃的圖譜掉落下來,圖上晶瑩剔透的薄皮餃子四溢著香氣。
【“春前臘後物華催,時伴兒曹把酒杯。蒸餅猶能十字裂,餛飩那得五般來。——宋,陸遊”】
【恭喜親愛的解鎖“餃子”!】
餃子是一個很大的家族,圖譜記載了繁多的代表性菜譜。
它起源於東漢,為張仲景發明,起初是用於藥用,用麵皮裹著治寒的藥材敷在人耳上,避免生凍瘡。後來人們用麵食仿做,稱它為“餃耳”。
三國時期它叫“月牙餛飩”,南北朝時與湯混在一起,加上蔬菜食用,稱為“餛飩”;到了唐代,唐朝人把肉餡固定餃子中,有了炸製、蒸煮的做法,又叫“牢丸”,到了宋朝吃法更是繁多,被宋人琢磨出了花樣,有“角子”、“扁食”、“角兒”、“粉角”……等等稱呼。
何珍饈研究完菜譜後,微笑著同何家人說:“阿娘的建議我們可以試試,我想想老祖宗應該有留下角子的菜譜。”
何家人聞言目光皆是看向何珍饈,目中閃過屬於老實人的憤怒和堅定。
何父果斷地說:“不管老祖宗有沒有菜譜,角子我們都要做,你爹爹和翁翁都會做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