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靈平安打個哈欠。
然後他站起身來,給自己泡了一杯茶。
香噴噴的茶水入喉,又精神了起來。
看了看時間,已經下午四點了。
他隨手打開電視機,一邊看著新聞,一邊靠在椅子上,刷著微書。
今天,最大的新聞和爆點,莫過於東萊自治區開始公布高考成績了。
東萊自治區,是聯邦帝國的一塊飛地。
說起來,這塊飛地和傳說中的孫家有很大關係。
想當年,百年戰爭後,秦陸風起雲湧,進入大變革時代。
法蘭皇帝一馬當先,開啟了秦陸近現代化的改革。
於是,遭到了整個世界的針對——除了聯邦帝國,舉世皆敵!
但聯邦帝國在百年戰爭後討厭對外戰爭,最多隻能提供道義和資源上的支持。
於是,法蘭皇帝就隻好找當時號稱世界首富的孫家幫忙斡旋。
這一斡旋,就把法蘭王國的一塊土地賣了。
這塊地呢很小,位於昆侖州與秦陸之間的紅海。
是一個不到三萬平方公裡的島嶼。
當時,作價是五百萬聯邦華元,折合黃金五十萬兩的樣子。
這是友情價!
但,孫家拿了這塊地,也沒有用處,所以,就當成禮物,獻給了當時的德宗皇帝。
德宗皇帝一看……
想起了高宗皇帝的遺訓: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殖民侵略、乾涉……皆不義之舉……凡我子孫,倘為之一,既非吾子孫!
於是,果斷的就拒絕了,並派出了使者和內閣代表,一起前往東萊,準備給與東萊島獨立與自由。
但……
聯邦帝國萬萬沒有想到,東萊人不乾!
使者和代表一登島,就被當地人民團團圍住。
一聽說,天子居然不管他們,要給他們獨立。
立刻滿地撒潑打滾,哭天搶地。
更悲催的是,當時聯邦帝國以為這會是一個很好的宣傳爆點,所以派出了龐大的記者團,隨代表團一起前往。
然後……
數不清的閃光燈下,一張張東萊人哭天搶地的照片,在本土的各大報紙輪番刊登。
特彆是,其中一張照片上,東萊島的某個酋長,不知道從什麼地方,找出了前朝皇帝賜給他們的丹書鐵券。
再一查史書,鄭和當年貌似曾經派人來過這裡?
而且,有船員後代,可能在這裡定居了。
按照南周和北周的例子,這是可以援引憲法第十二條的有關內容的。
但問題在於,即使有諸多證據。
但東萊島的人民,無論膚色還是文化、習俗都與聯邦本土完全迥異。
無法構成憲法第十二條,有關加入帝國的規定的三條必要條件。
於是……
帝國內閣亂成一鍋粥。
東萊問題,引發了第一次憲政危機。
最終,此事不得不提交大理寺審理。
而大理寺的九位大護法,則承擔起了第一次正式意義上的對憲法進行解釋的工作。
經過長達數年的審理與商議後,最終大理寺大護法以五比四否決了東萊王國加入聯邦帝國的請求。
理由是:雖然,東萊島與帝國有著悠久的聯係,且有證據表明,曾有帝國先民在此定居……但是依照憲法的原則和太祖、太宗、高宗的多次解釋,東萊並不構成可以加入帝國的必要條件……但是考慮到,東萊人民的感情以及有關曆史……建議中樞立法,允許東萊以某種形式,參與到帝國大家庭的合作中……
於是,東萊自治州誕生了。
這是一個在版圖上,絕不會被標注為帝國領土,但實際上和帝國領土沒有區彆的自治領。
當地的一切,都是按照帝國體製。
當地人民享有一切帝國人民除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外的一切權力。
同時中樞財政,每年都有撥款照顧,采用的是‘特彆預算’的名義。
雖然錢很少,每年就幾百萬。
但東萊一共就三萬平方公裡不到,總人口加起來幾十萬。
靠著聯邦帝國的大市場和資源,這幾十萬人口,直接過上了相當於本土的生活。
先進的完備的基礎設施……
高度發達的網絡……
還有廉價到超乎想象的穀物、藥品、機械……
自然,還有著同樣的教育水平。
東萊幾十萬人口,卻在過去百年,向帝國輸送了十幾位大學士。
東萊人在考試方麵,更是相當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