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之間, 朝野上下皆十分驚惶。
六宮多風波,曆代皆如是。入侍天家的後妃雖然身為皇室妻妾, 看似富貴煊赫,然而在風雷激蕩的鬥爭之中,不得善終者不知凡幾。
隻不過大部分妃嬪出事,若不是見罪於帝, 便是著了如何的算計謀害, 或急或緩的中毒。
畢竟不管私底下的手段如何肮臟狠毒,明麵上的後宮妃嬪仍舊是共侍一夫,姐妹相稱,甚至還需儘力做出一副賢良淑德的和睦姿態。
因而這一句“遇刺”傳出來,簡直是駭人聽聞。
一則是到底何等情勢之下, 會在宮中出現兵刃
相見的刺殺?二來便是宣帝立刻傳旨封鎖六宮、戒嚴搜查的旨意, 更是直接透露出了巨大的不祥氣息。
三月二十當日, 是壽安殿梅太妃的壽辰, 梅太妃的親子平郡王夫婦攜兒女進宮為梅太妃賀壽。梅太妃出身書香世家, 為人極其安靜溫順。雖然聖恩平平,卻有幾分後福, 三十歲上得了一子,便是如今的平郡王。
平郡王性情也如其母, 一心讀書, 和順至極。先帝朝後宮傾軋本就不算太過嚴重, 這對母子又是這樣性情, 日子便一直都十分平靜安康。
自宣帝登基以來, 梅太妃的壽辰從來也不曾大辦過,每年就是正日子裡平郡王一家請旨進宮,親親熱熱吃個團圓飯就罷了。
然而今年這飯卻很是沒吃好,據當天被迫留宿宮中、直到轉日一早才得出宮的平郡王妃親口描述,三月二十從黃昏時分開始,後宮中的動亂便如驟雨忽至。
上一刻她還在抱著小女兒跟梅太妃說笑,下一刻猛然就聽到外頭有紛紛亂亂的腳步聲,伴隨著 士兵鱗甲金鐵鏗鏘的聲音流水一樣向壽安殿方向過來。
當時連梅太妃臉色都變了,平郡王趕緊親自出去查問,才知道是長春宮朱貴妃遇刺,宣帝調動羽林營與翊衛司共同封鎖六宮,搜查刺客。
梅太妃作為一位並沒有多少恩寵的先帝妃嬪,壽安殿的位置已經是在比較僻靜的西南方向了。然而當時平郡王夫婦粗粗一掃,也看出派遣過來巡查守衛的兵士至少有二十人,服色上也明顯是羽林營與翊衛混編,那出事的長春宮,以及昭陽殿那邊會有多少人,真是想都不敢想。
再到後來,那一整夜裡六宮都是動亂惶惶,燈火通明,平郡王妃摟著自己一雙兒女簡直是整夜難以合眼,心裡不知想了多少次,這遇刺的到底是朱貴妃還是宣帝?難不成要兵變麼?
隻是這話卻是萬萬不能出口的,而且轉日出宮之前,平郡王一家還到乾元殿有過短暫的麵聖,見到宣帝確實平安無恙才放了心。不過也看出這位素來寬厚的天子臉色簡直是前所未有的難看,仿佛是憤怒、失望、沉痛、疲憊等等都混在了一處。
平郡王夫婦本就驚懼了一夜,當下更是一個字也不敢多問多說,隻能再三切切請宣帝保重龍體。宣帝也沒有說什麼,不過是簡單安撫了兩句便命他們一家出宮。
隻不過,宣帝的不說,比說出什麼更叫百官戰兢。
不說的意思,便是這長春宮遇刺的事情經過這一夜,完全沒有定論。但是宣帝調動了整整一千羽林營郎衛入宮,且三月二十一日再度不朝,卻是人所共見的。
這樣的程度,可比尋常的後宮風波嚴重太多了。
朱貴妃遇刺,一夜之間並沒有抓到刺客凶手,這已經很是嚴重,因為這就意味著有凶徒仍舊潛伏在相當於宣帝安眠之處的後宮之中,更何況凶徒背後必然還有指使並協同之人。
而更嚴重的意味,則是宣帝居然在事發之後立刻調動直屬於皇帝的羽林營,而非單單使用專司皇城後宮防務的翊衛司,一方麵是代表著此番對後宮的搜查之詳儘已經讓翊衛司的人手不夠,另一方麵,就是宣帝對翊衛司生疑了。
如今的翊衛司司正靳林,五年前還是翊衛副統領的時候,曾經護衛過景寧宮,也指點過秦王殿下的騎射。
若說這一點仍舊不足以讓群臣認知到此番的長春宮之事將要震動乾坤的話,三月二十二日的旨意也能說明一切了。
三月二十二,宣帝仍舊未曾臨朝,內閣輔臣並中書省左右司馬、平章政事奉旨入宮。宣帝再度下旨,京城四門再次戒嚴,並傳宗景司司正入宮,協理追查審問長春宮刺客案。
昭陽殿文皇後中宮表章暫停,秦王吳王等諸皇子所領實任亦一律卸下,宣帝亦有意再多幾日不朝,命內閣藍批暫代朱批。
到了這個地步,上至內閣輔臣,下至六部百官,人人皆明白,宣帝心中怕是認定皇後與秦王勾結要對朱家落井下石,趁勢結果了朱貴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