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真,鋼鐵直男(2 / 2)

奸臣夫人重生後 烏龍雪 4473 字 11個月前

俞菱心明白荀澈的意思,今日秦王大婚,宗親重臣到賀者極多,除了沂陽侯府和撫遠將軍府兩家側妃的娘家應該是沒什麼顏麵出席之外,吳王魏王、安順伯府朱家、右江王府以及消停了許久的瑞陽郡主都會到。屆時所有人的關注都會在秦王大婚的過程和飲宴,以及群臣百官態度與風向。

那些自然是要緊的,荀澈與明錦城等人也會自行留意。但與此同時,荀澈更掛心的就是荀瀅。

前世裡就是當所有人都將目光集中在秦王與吳王魏王的爭鬥爭端時,荀瀅就在距離荀澈等人數丈外的昭陽殿範圍裡出了事。所以今生不論荀瀅到什麼地方去,哪怕是秦.王府這個按道理來說不會出事的地方,荀澈也要在暗中安插護衛的同時,叮囑俞菱心仔細看好荀瀅。

當然,荀瀅自己大約是沒有察覺的,此刻的她隻是笑眯眯地去挽了俞菱心的手:“那是一定的,我一定時時都陪著嫂子。嫂子,你聽說最近外頭有本竹節詩集了嗎……”姑嫂二人一路說笑閒談著,便一齊先去二門登車。

很快到了新落成的秦.王府,果然已經高朋滿堂,附近從三條街道之外便開始有京兆衙門與羽林營協同守衛,賓客的車馬要經過層層盤查,才能到王府飲宴,連宗親女眷也不能免。

大概禮部和宗景司、尚務司那邊除了記得仁舜太子朱傘事件的教訓之外,當初朱家大辦百花宴混進江洋大盜的事情也被很是放在了心頭。

等到進了秦.王府,俞菱心又是微微訝異,同時也有些好笑——明錦柔雖然在青虹軒裡滿了上戰場的“悲壯”,然而秦王殿下這位心眼兒實在的新郎官,這才是真真切切地做出了上戰場的陣仗。

郡王府按照規製本來就有數十名護衛,總數不能過百,主要是為了防止私兵蓄武之類的變故。但在護衛之外,王府裡其他的下人甚至護院之類的人數就要靈活很多,隻要不是借著護院教頭之類的名義真的招個幾百兵勇,多那麼十幾個甚至二三十個人,其實也沒有人追究。

而秦王殿下在諸皇子中一直是以武藝兵法見長,所以這大婚典儀的過程中,整個秦.王府內部的布置和防務簡直是針插不進、水潑不通,毫不誇張地說就是十步一崗,五步一哨,□□護衛與借調來的羽林衛混編,所有的出入路口上都至少有兩人侍立,秦.王府內的小湖周圍更是密密麻麻地三步一人,顯然是怕有人再來個落水姻緣。

而賓客們近了正堂或是花廳落座之後,來來往往端茶送菜的丫鬟仆從雖然衣衫看似青布短打,中規中矩是尋常模樣,然而出出入入哪怕就是一壺熱水也是兩人一組,而且連男帶女個個都腰杆挺直,目光銳利,仿佛隨時有人摔杯為號,所有的下人都能立刻跳起來就飛簷走壁、拔劍作戰。

按照這樣的謹慎程度而言,彆說是郡王大婚了,就算是宣帝出巡祭天,大概也能平安順利、滴水不漏地完成典禮。

隻不過,作為大喜之日,這樣的陣勢真是有點……

俞菱心想想又笑了,她現在越發明白為什麼秦王自以為表明了心跡,明錦柔卻還是一臉“他這個壞人既然一點不喜歡我隻想政治聯姻那就隨他政治聯姻隻談合作好了哼!”

很快賓客們落座入席完畢,秦王與明錦柔到了正堂拜天地,在拜高堂的部分便是向著皇宮方向北麵而拜,隨後夫妻交拜,便在禮官喜娘等人簇擁下進入正院洞房,坐床牽紅撒帳等等,完成諸般禮儀,秦王便再度出來到前堂,與所有的新郎一樣,敬酒謝客。

而這時王府中搭好的戲台上,絲竹聲開始響起,這場大婚典儀便到了對賓客而言最熱鬨說笑的飲宴時刻,佳肴美酒皆流水一樣送到席間,而所有讓席間想要通風透氣、單獨散步說話、甚至想要去淨房方便或是有人更衣的需要,都有人守在外頭接應服侍。

或者說,都有兩個以上的護衛隨行護送到事先預備好的地方,真是一丁點兒搞出什麼酒後偶遇、更衣遇見、落水相救之類花樣的機會也沒有。而廳堂中的賓客們也不知道是原本就沒帶著花樣的心思,還是見到了秦.王府如此陣仗就按下了彆的念頭,總是秦王與明錦柔的大婚典禮與婚宴可以算是天旭年間少有的完美典範,如何從頭到尾、滴水不漏地完成一件大事。

而另外一個後來也被當做典範的例子,便是同時的側妃入府。幾乎已經被其他賓客們完全遺忘了,隻是到了黃昏時分,戲台上猶自熱鬨喧囂的絲竹鑼鼓伴奏之下,秦.王府的角門無聲無息地開了,王府長史領了兩頂四人抬的粉轎入門,後頭另外跟著各自的十六隻箱籠,按著早已安排好的路線,由一支八名護衛組成的小隊,半是鄭重迎接,半是嚴肅監視地送到了各自安排好的院落。

兩個院子門外都已經有管事嬤嬤領著大丫鬟在等候,給新側妃新良媛見禮之後的第一句話就是:“王爺有話,三朝回門之前,請您不要出自己的院子。若是有您的下人到了外頭、驚擾了王妃,王爺的旨意是,格殺勿論。”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