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不過群臣幾乎都沒有想到,在這一輪的爭議之中,首先跳出來指明秦王私德有問題的人,居然是鄧側妃的父親,撫遠將軍鄧宏。
剛好也是在明錦柔臨盆在即的這個時候,鄧將軍當廷上表,指出秦王在對待妻妾的事情上有所不妥,自己的女兒嫁到秦.王府將近一年,甚至在正妃懷孕的情況下都仍舊是完璧之身,可見秦王性情偏執不公,待下不寬,而秦王妃明錦柔顯然也完全沒有端莊大度的正室姿態,這樣小肚雞腸的妒婦,實在不適合母儀天下,所以如果真的要立賢,還是吳王比較合適,對待側妃妾室一視同仁,將來也能恩澤後宮,為天家多多開枝散葉。
這一番奏報對於荀澈以及內閣重臣而言簡直是可笑到匪夷所思,曆朝曆代哪裡有過因為不去臨幸側妃而前程有礙的皇子或是宗室。
隻是,這雖然不成“道理”,卻也不是完全不得人心。說穿了,就是人人都是有私心的。聖賢之書自然是教導天下為公、人人向善、為國舉賢等等大道理,然而奪嫡之中的站隊,往往看重的還是利益。
若是從這個方麵看,鄧將軍的本章其實還是很有力的,基本上就是在敬告同僚,支持秦王也未必能撈到什麼額外的好處。
所以這一道本章的結果就是,自詡中立的禦史台和翰林院學士們紛紛開始出來指責鄧將軍本章中的邏輯和道理,但世家和宗親們卻也有不少表示附和和支持的。
而在朝廷上爭執不休的同時,京城女眷們自然順勢收獲了這條八卦消息——秦王殿下娶妻納側到現在也快一年了,獨寵秦王妃明錦柔一人就算了,怎麼另外兩位側妃竟然還都是完璧?
秦王殿下果然是個死心眼兒的!
當然,議論明錦柔善妒的也不少,不管這樣的議論之人到底是因為女訓女德讀傻了,還是就單純嫉妒明錦柔有這樣的福氣能“善妒獨寵”,總之針對明錦柔不賢的流言還是迅速傳播開來,更伴隨著幸災樂禍地認為明錦柔的善妒不賢,或許就會影響到秦王原本有望的儲君之位等等。
這樣的話傳到荀家的時候,明華月聽了隻是冷笑幾聲,表示不用理會那群長舌婦。可傳到晉國公府的時候卻是炸了鍋,心疼女兒的明雲冀簡直是拍案大怒,順手就將剛好在身邊的兒子明錦城罵了一頓,再次後悔將女兒嫁到帝王家。
明錦城也是無奈的很,隻能求助荀澈和俞菱心。加上俞菱心自己也確實明錦柔,收到消息立刻就前往探望。
此時的明錦柔肚子比俞菱心臨產時還大,不過因著習武底子好,整個人的精神還是非常好的,每天在庭園之中散步根本不需要丫鬟侍女的攙扶。又或者說,若不是被侍女們拚命攔著,明錦柔其實甚至想時時能不能挺著肚子舞舞劍,活動一下拳腳什麼的。
畢竟前朝的襄敏皇後,也就是比明錦柔高了那麼六七代的姑祖母明氏,可是留下過懷著身孕上陣殺敵的傳奇英名。
當然,這些也是俞菱心到了秦王府之後才聽明錦柔身邊的丫鬟們訴苦的,她聽的也是目瞪口呆:“錦柔你真是太大膽了,這都什麼時候了,再幾日小殿下就該出來了,你還敢想那些?”
明錦柔隻是笑:“表嫂你彆聽她們幾個胡說,那是五月份的事情了。再說我最後也沒練劍,其實小郗太醫說沒事的,隻不過呆頭鵝不同意,我也就算了。”
俞菱心簡直要扶額歎氣,相對於荀瀅近來的鬱鬱傷懷,明錦柔完全就是相反的另一個極致,天大地大沒有她的心大,好像什麼都不是事。她想了又想,還是恨恨地伸手去點明錦柔的額頭:“你這個丫頭,端陽那時候你也是七八個月的身孕了,旁人是懷胎的時候連剪子都不拿,你倒是連刀槍劍戟都恨不得不避諱,可得虧你們家王爺還能管著你一點。”
明錦柔撇撇嘴:“我們呆頭鵝哪裡是管著我一點,彆說他在京城的時候天天盯著我,就算是到了西北,那也是三天兩頭的絮絮叨叨的書信,叫我不許吃這個不許乾那個,我有的時候都覺得府裡那些護衛根本就都是眼線吧,就是呆頭鵝留下監視我的,可討厭了!”
俞菱心不由噗嗤一聲笑了出來:“哎呦呦,這真是恩愛出新花樣來了,這話你也好意思跟我說。‘可討厭了’,真的那麼討厭嗎?那還緊抓著不撒手?”
“討厭也是我的呀,”明錦柔自己也笑了,眉眼彎彎,滿是甜蜜,“這麼個又呆又煩的傻鵝,禍害我一個人也夠了,可不能再禍害旁人去。哪怕人家說我善妒小氣呢,那也沒辦法,我就是這副天生的菩薩心腸,也算舍身飼大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