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寧二十年,九月。
已是仲秋時節,秋老虎卻依舊無情地炙烤著大地。燁京地處南方,更是濕熱無比,人站在日頭下,不但曬得睜不開眼睛,而且還會惹來一身黏膩的汗,叫人仿佛悶在蒸籠裡,難受得很。
放在往常,這樣的天氣,除了日子過不下去,必得出門找活路的普通人,但凡家境稍過得去的,都更願意躲在家裡,就著屋宇的陰涼品嘗剛剛上市的各種瓜果,若是再寬裕些,用得起冰,那就更愜意了。至於士紳豪族。富商大賈,更有種種消暑良方,是絕不會叫自己受一點委屈的。
但這一日,整個燁京城的達官顯貴都在頂著烈日出了門,彙集在南城門外。
他們在等待今日還京的慶王。
一位王爺,哪怕是超品的親王,當然也不值得包括三省六部高官在內的所有人這般隆重以待,之所以擺出這麼大的陣仗,是因為這位慶王殿下,正是被朝廷發明旨召回,即將禦宇登極,成為大越的新主。
如此,群臣郊迎也就不足為怪了。
好在對方似乎也體諒眾人的難處,他們才在南城門外排好隊行,就遠遠地看到了煙塵。又過了不久,慶王所乘車隊緩緩行至城門口,停在了在文武百官、勳貴宗室們麵前。
所有人精神一震,特彆是排在前列,力主迎慶王回京的那幾位老大人,更是伸長了脖子,眼巴巴地看向被護衛們緊密包圍的那輛馬車。
“到了嗎?”在所有人的矚目之中,一隻骨節分明的手探出來,掀開了簾子,露出了一張清朗的麵龐。
隨後,一個人從車裡彎腰鑽了出來。他穿著一身儒衫,身姿筆挺、白麵微須,看起來像是一位風采翩然的中年文士,叫人見之可親。
緊張等候的朝臣們不由一怔,險些沒能認出來。
先帝與兄弟們的關係並不親穆,自從就藩之後,二十年間,慶王再未回過京城一次。因此眾人對他的印象,都還停留在二十年前那個身量不足、滿臉稚氣的少年上,這一照麵,真可謂是吃驚非常。
但旋即,為首的幾位大臣臉上就露出了喜色。
先帝突然龍馭賓天,沒有留下任何子嗣,為了繼位人選,朝中自然是經過了一番龍爭虎鬥。慶王之所以能脫穎而出,得到他們的支持,便是因為他將藩地治理得井井有條,比其他地方富庶許多。如今朝中內憂外患,急需一位有能力的君主。
如今親眼見到慶王,隻覺得這般風采卓然,竟比他們想象的還要更好些。
而且慶王沒有擺架子,自己掀了車簾出來與他們說話,也讓眾人安心。
中書令韓青當即便率領群臣上前,正要跪拜迎候,站在車轅上的慶王已經將手藝抬,止住了他們,“諸位且慢。”
韓青微微一怔,“國不可一日無君,還請陛下儘快正位,以安人心……”
雖然說先帝既無子嗣,又沒有留下聖旨,如今朝中諸事都是由三省六部的重臣們主理,隻要他們都支持慶王,那麼登基也不過是走個流程。但這種事,終究是宜早不宜遲,遲恐生變。隻有慶王真正繼位,名正言順,那些暗地裡的風波才會真正平息。
“不急。”慶王微微一笑,令人如沐春風,“事情總要一件一件地辦。本王匆忙回京,就是為了送皇兄一程,不如先謁梓宮,再談其他。”
韓青心下一鬆,臉上也露出來了幾分,“陛下思慮周全,臣等不及,是該先謁梓宮。”
按理說,慶王是以皇弟的身份繼位,而非皇子,那麼究竟是先謁梓宮還是先即位,就是一個兩可的選擇了。朝臣們自然不會把這種難題留給他,他們今日之所以集結於此,正是為了恭請慶王正位,至於其他的事情,都可以稍稍推後。
但慶王顯然把自己的位置擺得很正,主動提出謁梓宮,這樣一來,若是能在先帝靈前即位,名分、大義和正統就都不缺了。
雖然隻是個微不足道的細節,卻讓在場大部分人都對他產生了些許好感。尤其是那些對先帝感情深厚的大臣們,都覺得由他來即位,也不是不能接受了。
新帝尚未即位,大行皇帝的葬禮無人主持,梓宮自然還停在皇宮之中。於是又寒暄了幾句,慶王便重新回到馬車裡,被群臣簇擁著,進入了南城門,緩緩朝皇宮駛去。
車簾放下,在群臣麵前表現得遊刃有餘的慶王用力呼出了一口氣,抬手擦了擦額上不存在的汗,“總算敷衍過去了。”
“王爺辛苦。”馬車內的另一個人柔聲道。
聽到這話,慶王轉頭看去,便見自家王妃正靠坐在車壁上,手裡捧著一本書。她穿著一件半舊的青色衫子,頭發簡單地挽起,用一根銀簪彆住,除此之外,渾身上下並無半點裝飾,連腰間的香囊都沒有,素淨到了極致,反而把那張臉顯出來了。
她麵龐白淨,五官秀麗,是個十分標致的美人。一雙眼睛溫柔沉靜,仿佛有一種能安撫人心的力量。這讓她的年齡被模糊了,看麵容覺得像是二十出頭,看氣質,卻又有一種歲月沉澱之後的洗練,像是一位可靠的長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