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章 無命(1 / 2)

“大宣長城,天下之師”的名號,曾經叫得十分響亮,是連八旬老人和垂髫幼子都能隨口說出來的那種。

大宣是前朝的國號,而師是一個姓。

前朝立國306年,師家代代戍守邊疆,師家軍戰無不勝,所向披靡,是皇權最強大的守衛者,西北最堅固的屏障,活著的“長城”,屬於天下人的財富。赫赫威名,直到今天也仍然會讓聽到這句話的人動容。

可是前朝終究還是亡了。

在那之前,師家軍就已經消失。不是死在戰場上,不是毀於敵手,而是被來自後方的暗箭命中,被自己拚死效忠的君王下令鏟除。

自毀長城的南宣,在短短五年之後就亡了國。

大宣的都城是被胡人的鐵騎踏破,可是南渡之後偏安一隅的南宣,卻是被層出不窮的民亂和起義徹底拖垮。當義軍兵臨陪都城下的那一天,守城的士兵主動打開了城門,城中百姓簞食壺漿,如迎王師。

後來,有人為師將軍立廟,有人讓昏君奸臣的塑像跪在他的廟宇前。

可是師家軍,卻不會再回來了。

據說,當年昏君下令族滅師氏,禦林軍趁夜包圍師家,展開屠殺,連同家裡仆人家丁在內上百人,沒有留下一個活口。

但是現在,賀星回卻說,師家還有後人在世,怎不讓所有人驚詫?

雖然賀星回剛剛開始秉政,眾人都不太了解她的行事作風,但怎麼想,她也不該在這種事上信口開河。說不定,她確實暗中尋訪到了師家後人的痕跡,留作自己的一張底牌。

他們願意相信她有這樣的能力,也很希望這一切都是真的。畢竟他們現在確實很需要一個將帥之才。

但眾人心中的疑慮也並未消失。

師家軍之所以能夠成為“大宣長城”,是因為家族代代相傳,耳濡目染、幼承庭訓,自然每一代都有傑出的英才。但師家早就已經不在了,縱然是師家後人,又能有幾分才能?

懷著這樣的疑慮,眾人換上了賀星回準備的便服,跟著她的車駕出了宮。

沒有人站出來阻止,說她這樣出宮不合規矩。雖然有不少人心裡閃過這樣的念頭,但是在這個當口,顯然並不適合提出。

他們還沒有意識到,人的底線就是在這一次又一次的妥協之中,逐漸放寬拉低的。等到有朝一日,他們回過神來的時候,局麵早就已經大不相同,這些東西也會成為可以參考的“舊例”,他們再不會有機會,用那些故紙堆中的翻出來的規矩束縛她。

馬車一路駛出城,來到近郊的一處村莊之外。

從車上下來,眾人就聽到了稚童誦讀的郎朗之聲。諫議大夫鐘彬整了整衣衫,不由笑道,“這小小村落之中,竟然有一所私塾,本地父母官教化有方啊!”

眾人連聲附和,都覺得麵上有光。

畢竟這村子在京城附近,有這麼濃厚的讀書風氣,足可證明這裡正是天子腳下的首善之都,而他們日日殫精竭慮,也確實有了成效。

賀星回聞言,隻笑了一聲,“走吧,過去看看。”

眾人都聽出了她語氣中的不以為然之意,對視一眼,難免有些不快,總覺得這似乎也是在否認他們的努力。

然而等眾人走到近處,看清楚那所謂“私塾”的模樣後,便都愣住了。有反應快的,已經開始為自己之前的自得而汗顏。

這哪裡是什麼私塾?分明是一片露天的草地,幾個頑童圍繞在一個落魄書生周圍,照著書生用木炭寫在石板上的文字誦讀。此情此景,確實比私塾更有教化之風,但很顯然,與什麼地方父母官和朝廷政令都沒有關係,是人家自己湊在了一起。

反過來說,其實也是願意教書的書生無處安頓,願意向學的孩童無力就學,才會出現在這裡。

他們一出現,那書生就發現了。他轉過頭,銳利的視線掃了過來。

在這一瞬間,跟他對上了眼神的人,都不由在心底相信起賀星回的判斷。能在與一乾重臣的對視之中不落下風,至少這人絕非普通書生。雖然他穿著洗得發白的長衫,懶懶散散趺坐在地上,看起來沒個形狀,但如果他姓師,這一切反倒理所當然了。

短暫的對視之後,那書生先收回了視線。他拍了拍掌,讓孩子們停下來,“今天就到這裡吧,我有客來。”

幾個孩童張望片刻,都乖乖點頭,起身走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