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們沒有重臣們的憂慮。
前幾日師無命上任,京城百姓就已經聽說,西北可能又要打起來了。
這一打仗,日子就不太平。雖然京城離得遠,可是這幾日,京中的糧價還是跟著漲了幾文。
畢竟都知道打仗是要耗費錢糧的,朝廷的糧食送去了西北,京城說不定就會缺糧。再加上糧商們囤積居奇,限製每日售糧數量,百姓心一慌,便忍不住哄搶,反而越發將糧價抬了上去。
現在這些慶州商人積極送糧,百姓們看著看著,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如此一來,是不是不需從京城往外運糧了?”
“哎喲,可不是!”一個大娘聞言悔得直拍大腿,“前幾天糧價上漲,我怕以後買不著,才買了十鬥,比平時貴了好幾文呢!虧了虧了……”
“我也買了。”周圍的人紛紛附和,又說,“這也不怪我們。我天天從糧店門口經過,看到那售罄的牌子,哪能不心慌?”
“對,都怪這些奸商,想必是看要打仗了,想屯著高價賣給朝廷吧?”有人憤憤不平。
這種事以前沒少發生,因為對自己的生活造成了影響,百姓們自然頗有微詞,不過那些商人勢大,升鬥小民胳膊擰不過大腿,要吃飯,就還是得買糧。
如今發現這些糧商可能吃了虧,自然覺得痛快。就有人說,“他們的算盤可是打錯了。如今朝廷有了慶商捐的錢,哪裡還會買他們的糧?屯著自己也吃不了,再過一陣子秋糧下來,那就是去年的陳糧了,更加賣不上價。”
“到時候糧價說不定會降。”有精明的立刻打起了算盤,“我家裡還有些存糧,將就吃吃,等秋後再買。”
“省下來的錢正好今日買點實惠的好東西啊!”旁邊擺攤的小販突然開口招呼,“正宗的慶州貨,沒剩幾件了,再不買,下次再想買,就得等我們東家再從慶州補貨了。”
就算是見多識廣,能夠準確辨彆出消費陷阱的現代人,也抵抗不了這種“限時促銷、尾貨清倉”的套路,何況古人?
眾人便都圍攏上去,挑那攤子上的東西。
也不知道慶州人是怎樣的手巧,做出來的東西件件都是一樣的標準,哪個看著都好。還有人替那小販舍不得,“這麼好的東西,當真就便宜賣了?”
“這不是我們東家要回去籌備糧食嗎?時間緊任務重,我們這些人都要跟去,東西留著沒地方放,也沒人看著,就都便宜賣了。”小販笑盈盈地道,“這種好事,幾年也不見得有一回,諸位可要抓緊啦!”
“你們東家仁義!”有人讚歎道。
“我們東家說了,國事為重。”小販說,“隻要咱們大越國泰民安,生意什麼時候不能做?要是西北被攻破,誰都沒有好日子過。”
“這話在理。”眾人都點頭。
不知是誰突然說了一句,“聽聽這話,跟人家慶州的商人一比,咱們京城這些……是不是有些小家子氣了?”
這話一出口,京城的百姓們心裡都有些不舒服。雖然他們剛剛才抱怨過糧商奸詐,可是那畢竟是京城的商人,被人這麼踩,就好像自己也跌了麵子似的。
可是人家那話也沒有說錯,慶州商人都知道要送糧,京城是天子腳下,難不成還不如這些外地人?
又有人找補道,“這布告不是才貼出來嗎?咱們的人或許還沒有收到消息呢……”
“是啊,朝廷也不白要他們的東西,不是說可以抵稅嗎?”又有人說,“這是好事,想來咱們京城的商人也不會錯過。”
京城的商人們其實早就派了人過來打探消息,這也是他們的習慣,一個新東西出來,總要觀望一陣,才好決定該怎麼應對。如今百姓們這麼一說,倒是把他們架起來了,難免令人不快。
這會兒,京城的大糧商們正聚集在一處商議此事,聽到傳回來的消息,頓時有人怒道,“好沒道理的事,我的糧食,不送給朝廷用,倒也有錯了?那些百姓這般積極,怎不見他們把自己家中存糧送去?”
“你與那些小民置什麼氣?”有人勸他,“他們那三瓜倆棗,送去了也不頂事,終究還是要看咱們。”
“看什麼咱們,人家慶州的商人早就包圓了。”有人陰陽怪氣。
“這些慶州商人,著實可惡。”眾人立刻找到了可以同仇敵愾的對象,你一眼我一語,將慶州的商人貶損了個夠,心裡才爽利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