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袁嘉走了,眾人才對陸裳道,這可怎麼好?讓人趕到前頭去了,你的《婦女報》還辦不辦?
這不是好事嗎?陸裳一片從容鎮定,有人做了,我們就省事了。
這倒也是,她們雖然總覽全局,但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很難麵麵俱到。一開始是從上到下的推廣,起一個榜樣的力量。慢慢的,自然會變成由下而上的革新,這就是群眾的力量。
而她們,正一天比一天更清晰地感受到這股力量正在自己的引導下蓬勃生長。
有件事情,跟陸諫想的一樣,又不一樣。
新一年的科舉考試結束之後,他確實摘掉了探花郎的稱號,重新變成了陸大人。不過,他的繼任者,今科探花徐青藹的處境,卻要比他好太多了。
這並不是因為徐青藹長得不夠好看。恰恰相反,如果說陸諫的外貌是屬於男性的俊美,那徐青藹就是真正的貌若好女,眉不畫而黛,唇不點而朱,麵如傅粉、膚若凝脂,按理說,是會比陸諫更受大姑娘小媳婦青睞的長相。
之所以沒有像陸諫那樣出儘風頭,是因為風頭都被另一個人搶走了。
那就是女官考試的探花張芸。
論容貌,張芸不在徐青藹之下,而且她身上有一種屬於女性的靜與美,完全符合所有人對於貴族仕女的幻想,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彆有韻味,是徐青藹無論如何比不上的。
但更重要的是,男探花已經有一個陸諫了,張芸卻是第一個女探花,所受到的關注自然更多。
不過徐探花並沒有因此而感覺到失落。
不如說,他是大大地鬆了一口氣。畢竟自從入京備考,所有人見了他,第一反應都是他有可能取中探花,那時候徐青藹就已經聽說過自己的前輩陸諫這一年來的遭遇了,說不緊張擔心是假的。
但他也不可能因此就放棄科舉。
甚至如果真的因為容貌而高中第三名,其實也不算是壞事。畢竟這是蓋章了會被皇後陛下喜愛的名次,於仕途並無壞處。
隻是想到未來可能要麵對的情況,還是不免讓人頭痛。
結果橫空出世一個張芸,將所有的風頭都搶走了,也免除了徐青藹頭痛的毛病。這個結局,對他而言可以說是再好不過了。
釋褐之後,徐青藹被分配到了監察院。
在他們這些新人入職之前,監察院的前輩們幾乎都被調動到了其他的崗位,隻剩下寥寥數人,以至於新人一來,顯得院裡好像全是新人。這不同尋常的變故,讓所有人都不由惴惴。
好在監察院本來就是一個新成立的部門,人員調動一直十分頻繁,而且新人入職之後,就都被打發去了外地巡查,所以這一點小小的變故,幾乎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與這位徐探花相比,張芸這個女探花的官場之路就順暢多了。
賀星回身邊的人勉強夠用,所以今年的女官幾乎都被分配到了編修館這邊。不過仍然保留了輪值的製度,宮中的女官會到編修館來輪值,編修館這邊的人也有機會入宮當值。
張芸並不在意能不能入宮,離開張家,她就像是囚鳥離開了牢籠,一頭紮進了編修館的藏書之中,出不來了。
很快,她就提出了一個非常有建設性的意見。
編新書當然很重要,但是也不妨將藏書館裡的一部分舊書整理出來,校對之後刊印出版。這些書籍都是世家所藏,外麵很難買到,若能印刷出來,既能讓天下士子看到更多的書,也能提升編修館和秘書省的地位。
這個提議立刻被陸裳通過了。
聖賢經典,至少在這個時候,地位還是不能動搖的。在掌握經典的釋義權之前,掌握發行權也不錯。
不過第二本書的編撰工作,還是被提上了日程。
其實陸裳早就想好了內容,不過之前要辦報紙,時間和精力都被牽扯著,騰不出手來。現在有了新人入職,這件事便可以開始著手了。
這一回要編的,是一本字典。
學習的過程中,的過程中,總難免會遇到不認識的字詞。有時候囫圇吞棗,聯係上下文也能猜出其中的意思,有時候卻會卡在這裡,無法繼續推進。
很多人遇到這樣的難題,唯一的辦法就是請教師長。但也有一些人,根本沒有師長,那怎麼辦呢?
報紙發行之後,編修館的信箱裡收到的信裡,就有一部分是詢問某個字詞的意思和用法的。這還是她們的報紙用了大白話的情況,如果是張本中那種佶屈整牙的雅言,估計門檻就能攔住八成的讀者。
如果有一本字典,遇到不認識的字都可以在上麵查詢到,這樣的問題自然就會大大減少了。
最重要的是,字典——用皇後陛下的話來說,它是工具書,沒有時效性,隻要愛惜使用,不弄壞了,就可以長長久久地用下去,甚至傳之子孫。而一部分貧寒的學子,說不定可以靠著字典和報紙書籍自學成才。
要自學到能通過科舉考試,或許很難,但是能讀寫計算,應該沒什麼問題。而掌握了更多的知識,就有機會爭取更好的工作。
所以即便賣得貴一點,普通人家也會咬牙買上一本。
因而陸裳提出要編一本字典,立刻就得到了所有人的全票通過。
開明二年的這個夏天,注定會被所有人所銘記。因為如果從未來回看,會發現,所有欣欣向榮的種子,都是在這個時候被種下去的。
不過在這時候的人的感覺裡,隻覺得時間過得飛快。
大概人一忙起來,就容易失去時間的概念,等到猛地回過神來的時候,已經是寒來暑往,一年又將走到儘頭。
這一年的年底,又發生了好幾件大事。
第一件就是豐收。
今年依舊是一個風調雨順的好年頭,再加上皇莊出產的優良種子,更加科學的種植和管理方式,以及足夠的肥料,最終得到的糧食產量,比原本預計的更多。
稅收之事,也就成了所有人關注的重點。朝中官員們為了要不要多收稅的事,吵得不可開交。
一方認為,這些財富留在百姓手中沒什麼用,不如朝廷收上來,用到更需要的地方。戶部現在雖然是不窮了,可是錢這種東西,總不會嫌少的,隻要能收上來,他們就能找到地方用出去。反正隻要留下和原來差不多的糧食,就足夠百姓生活了。
另一方則認為,這是百姓辛苦一年才有的收成,結果他們所得卻還是跟往年一樣,不利於提高他們的積極性。畢竟看到豐收的時候大家都很高興,可如果自己親手種出來的糧食,卻不能享受半點豐收的好處,那明年誰還會努力呢?
因為賀星回一直沒有表態,所以兩邊越吵越厲害,最後難免又差點在早朝上打起來。
直到這時,賀星回才表態,朝廷法令,若是朝令夕改,時刻變動,百姓豈不也要時時擔憂驚怖,連法令也不敢相信了,生怕什麼時候又被改掉。如此,既無益於樹立朝廷的威信,也無異於管理百姓。為了多收幾文稅而損害百姓對朝廷的信任,實非朕所願也。
此言一出,建議增稅的一方便都有些不忿。
賀星回不由在心裡歎了一口氣,他們未必有壞心,所提的建議也是為了朝廷,隻不過沒有百姓放在眼裡而已。在他們眼中,百姓是羔羊,官員是放牧者,到了該剪羊毛的時候,誰還會考慮給羊留下一部分毛呢?
可是百姓不是牛羊,他們會說話,會思考,會行動。
所以這種事,必須要在一開始的時候就遏製住。也幸好,賀星回正好有能夠解決這件事的辦法。
那就和第二件大事有關了。
經過了大半年的籌備和爭論,初版的《商業法》終於修訂完畢,隨時都可以下發到各個官府衙門,等他們學習領會之後,明年年初就可以正式施行。
所以借著這件事,賀星回便提議,修訂一部《民法》。
既規定百姓的義務與責任,也寫明他們能夠擁有的權利和保護。有了明確的法規法條,才能避免之前那種朝廷(官府說什麼就是什麼,百姓除了咬牙忍耐之外什麼都做不了的局麵。
雖然自己現在是執掌權力的人,但是對賀星回來說,法治大乾人治這個道理,已經成為了根植在腦海之中的理念。
權力隻有在被束縛的時候,才是安全而長久的,否則隻會無限膨脹,這正是古代無數於朝最終都走向滅亡的根源。
而且這句話不光對她有效,對下麵的各級官員也是一樣。
所以,在花費兩年的時間收拾局麵之後,賀星回認為,是時候把立法之事提上日程了。
除了已經可以開始推行的《商業法》和正在醞釀中的《民法》之外,《農業法》《勞動法》《行政法》等,都在賀星回的計劃之中。有了這些,就可以搭建出一個基礎的框架,剩下的血肉,就需要時間去慢慢填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