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場裡的黃鰭金槍魚沒少讓她禍禍,可沒有一次能讓她吃出後世日料店的感覺的,就連最便宜的回轉生鮮家的魚片都比她自己處理的好吃,。
不是出處來源不好解釋,唐南珠超想拿出幾條讓自家爺爺演繹一下漁民舌尖上的金槍魚。
沒錯,唐家滿門,唐老爺子料理魚膾的手段最高,跟魚打了一輩子交道,隻有漁民最了解魚,怎樣去腥線,怎樣放血,怎樣切,閉著眼睛都能處理好。
飽飽的吃了一頓,唐南珠依然要避嫌,於是就跑去小睡了一覺,等醒來日已西沉,門前多了兩個還濕潤著的木箱子。
木箱將近一米長,半米寬,刷了黑漆,看不出什麼木料,但做工很精細,上下左右都雕刻著精細的花紋,不過好幾處被海貝侵蝕,尤其是無所不在的藤壺,這玩意兒連海龜和海蟹的腦門都能寄居,並且極難清理。
唐南珠繞著兩個箱子轉了一圈,抬手拎了拎,嗯,很好,拎不動。
船上一片安靜,左右無人,海麵上依然喧鬨聲聲,想來下麵的東西還是不少,唐南珠盲猜這兩箱是她爹補償她不能下水的禮物。
既然是禮物,那麼必定不是金錢珠寶,畢竟那些東西要大家一起收獲一起分割,避免分贓不均鬨矛盾。
唐南珠摩挲著箱子上的花紋,找到這年的鎖扣,愕然發現鎖扣竟然是黃金做成的,長時間沉浸在海水中並沒有讓黃金失去它本來的顏色,反而因為出水變得更加澄黃明亮。
箱上無鎖,唐南珠輕輕的掀開箱蓋,一抹綠意入眼,讓人頓生愉悅。
是青瓷!
對瓷器,唐南珠了解的不深,但是中國被稱之為瓷器之國,作為老百姓生活中的必需品,小學生都知道幾種瓷器常識。
譬如天價青花瓷,乾隆粉彩,汝窯哥弟等等,相比前幾者,青瓷外表平淡卻深含內蘊,在唐南珠的心中,青瓷的地位僅次於雍正胭脂紅和藍釉,後者還是因為四爺的加分才得以占據魁首的位置。
箱子裡是一套青瓷餐具,杯碗碟盤俱全,渾然天成的豆青色自帶柔光,看上去就跟透著水一樣,一看就是上品瓷器,不過更讓唐南珠感到驚豔的,是它邊緣那一圈淡淡的描金邊。
顧氏陪嫁中有兩套餐具,分家之後便拿出來作為日常餐飲使用,因見唐南珠對其中那套白瓷綠花的小清新餐具十分喜歡,便把自己知道的瓷器講究(知識)一一的講給唐南珠聽。
前朝盛世奢靡,器皿都走豪奢風,不禁瓷釉濃重,就連上麵的花紋也多是描金加彩花樣繁複,新朝之後,大約是因為窮,瓷器用具才開始走簡樸風。
眼前這套素瓷帶金邊的碗碟,清新不失精致,簡直“樸素”到唐南珠的心坎兒裡了,她決定回去就收拾收拾把這套餐具當做自己專用的日常用具。
唐南珠把餐具一一拿出來品鑒觀賞了一番,大約瓷器之前保存的比較好,沒發現腐蝕和破損,甚至連個裂縫都沒有,真是讓唐南珠越看越欣喜,恨不能現在就收到私人保險庫去。
把這一箱心頭好重新安放回去,唐南珠才有心思打開另一箱子,一打開就被一片紅光晃了眼,連著眨了好半天眼皮,等看清箱子裡的東西,立刻用雙手捂住小嘴,不然她怕自己尖叫出來嚇到自己。
竟然是一套中國紅!
曾經有句話,叫“十窯九不成”,就是來形容紅色瓷器的,因為大紅色的釉料太難燒製了,成本高的不可估量,顧氏曾經惋惜的說過,誰家姑娘結婚有那麼一對正紅色的杯子,那都能傳下幾代人。
紅色瓷器很多時候都是皇家貴族們才能使用的,不是有禁令,而是因為這玩意兒貴的老百姓根本用不起。
現在,一整套鮮豔似火的大紅色就這樣出現在唐南珠的眼前,而且還是龍鳳和鳴的描金重彩,唐南珠覺得就憑著這一套瓷器,就能在京城換一套房!
不能親自下海的遺憾一下子被抹平,唐南珠就抱著兩箱瓷器研究了一下午,本以為這已經是唐老三給予她的優待,沒想到後續還有驚喜。
作者有話要說: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