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洋十三行(2 / 2)

尼莽吉的婚事對於她自己是一件大事,可對於諾敏和萬琉哈氏一家子來說就算不上什麼大事了,打發尼莽吉去一旁的側殿看望胤祦和泰芬後,諾敏才和魏氏說起正事來。

諾敏要說得正事就是未來廣州十三行的事情,十三行是鴉片戰爭前廣州港口官府特許經營對外貿易的商行之總稱,行數並不固定。

十三行對官府負有承保和交納外洋稅餉﹑規禮,傳達政令及管理外洋商務人員等義務;也享有對外貿易特權。道光二十二年《南京條約》訂立後,十三行專營對外貿易的特權被取消,乃日趨沒落。

據說十三行起源於明朝,不過對於這方麵的事情諾敏並不清楚,她隻知道等著康熙收複了台灣開放海禁後,分彆在廣東、福建、浙江和江南四省設立海關。在這樣的政策下洋行順勢而已,當時經營華洋貿易二者是不分,也就是說外國人來大清賣東西要經過他們的手才有人敢買,同樣的外國人想要買大清的東西也隻能在他們這裡買。

擱在後世這tmd就是□□裸的壟斷,也就不怪人家會在《南京條約》這麼嚴肅的東西上還特意的捎上十三行。

一個內務府包衣群體為了利益日後都能膽大包天的將大清的皇帝玩弄於鼓掌之中,就更不要說那些富可敵國的十三行商人,他們狡兔三窟,讓清朝乃至後來的民國大中華都沒法徹底的剿滅他們,還天高皇帝遠的私下配有武力。

然而這樣的一個有著巨大利益牛逼的團體事實上在如今這康熙十七年的時候混得其實並不怎麼樣。

原因有三個。

第一就是台灣這個關鍵的地方如今還在鄭家人的手裡,還沒姓“清”,因此大清如今執行的還是“閉關鎖國”的政策。

第二按照大清的規矩旗人是不許經商的,如今距離清朝入關也沒多久,當年旗人入關燒殺搶掠得來的財富還沒有被敗家子們揮霍一空,暫時沒有缺錢的時候,自然就不會注意到銀子的重要性了。

第三重農抑商是漢人千百年來不變的習慣,滿人也學到了這一點,在加上他們如今還有錢,又自詡自己是滿人高漢人一等,自然是瞧不上這些商人了。

什麼時候這裡麵的巨大利益被人注意到了?

也不久,等著太子胤礽大阿哥胤褆等人長大開始爭奪皇位的時候,為了“招兵買馬”銀子是不能缺的,可他們再身份尊貴也不可能空手變出銀子來呀,不可避免的就走上了一條貪汙受賄的路子。

最初這些人的目標都是在鹽商茶商這些自古以來都是肥肉的人身上,可盯著這塊肥肉的可不隻是康熙的阿哥們,宗室的王爺朝廷上的權臣重臣同樣也盯著這裡,甚至於時間還比這些阿哥們早,沒人會嫌銀子少。等著他們注意到十三行巨大的利益的時候,這其中可有差不多近二十年的時間,諾敏記得當時的十三行已經自成一派可不是誰都能插手進去的。

想要奪嫡招兵買馬是不可少的,哪怕就是曆史上過得最寒酸最苦逼的勝利者雍正皇帝胤禛童鞋,他在沒登基前也收了幾個幕僚,沒錢能養得起幕僚嗎?光憑一句口號,誰會忠心耿耿的跟著你乾呀!更不要說暗衛血滴子什麼的了。

萬琉哈家之前在內務府裡任職油水刮了不少,說沒錢那肯定是騙人的,可這些錢財不可能全部都拿出來支持諾敏他們母子奪嫡,而且那些錢財擱在其他地方是多,可擱在奪嫡這個巨攤裡簡直就翻不起什麼浪花來。

所謂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與日後看彆人眼色,還不如自己發家致富了。

諾敏知道十三行未來是暴利的存在,自家如今又有了地位,那是必須參合進去的節奏呀!日後有了十三行源源不斷的錢財運輸過來,自家兒子也不會麵臨上輩子胤禩的尷尬局麵。

和魏氏說了十三行的事情,雖然如今離皇上打下台灣還有段時間,可為了不突兀不讓那些廣州的本地商人有群起排除的舉動,如今就該趁著這兵禍不斷的事情趁亂將自家的商行建立起來。

身處於宮中諾敏是沒有什麼現銀的,不過她手上金銀器寶石多,借著這次給尼莽吉添妝的名義倒是可以偷/渡一些出去,再加上家裡籌集到的銀子也差不多了,前期並不需要投入太多,目的也就混個臉熟。等著有資格讓他們家商行的船可以下海去南洋後,那肯定是要鳥槍換大炮的節奏,諾敏可沒有忘記在文學網看見的那些“皇家軍隊海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