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腎虛之像(2 / 2)

李皓倒是依舊起的很早,隻不過看許半夏沒醒,就乾脆沒叫她。

正好李國榮也放假了,李皓就陪著他打了幾圈太極。

等再回來時,李國凱和李明捷已經出去上班了,許半夏才起來。

這一出來就有些不好意思,直接橫了李皓一眼,開始埋怨李皓為什麼沒叫她。

張淑媛聞言笑道:“沒事,你就當這是自己家了,想睡多久都行。

而且現在也不晚,你看明思到現在都還沒起床呢。”

隨後就安排廚房,又端上了早飯,給許半夏吃。

等吃完了早飯,兩人正準備離開的時候,卻又被拉住了。

“等等有個百貨公司的經理,會帶些今年的新貨過來,你們倆也留下來看看,有沒有喜歡的。”

許半夏是不太想要的,可是又拗不住張淑媛,畢竟這長者賜不敢辭,就給留了下來。

等了沒一會功夫,這百貨公司的周經理就上了門。

隻是看著這擺上桌子的一堆東西,嫻姨的一句話就說到了李皓的心裡。

“這一季的東西都好普通,新貨都沒有打折。”

反正以李皓的眼光,這裡麵確實沒有能看得上眼的。

而許半夏顯然也是不太看得上,隻是她不好明說罷了。

可周經理就不這麼覺得,不住的誇自己的貨好,同時也表明了張淑媛是自家常客,東西都是已經打了九折的。

年輕人的東西不著急,張淑媛先讓周經理拿出了一雙鞋,給李國榮試了起來。

周經理也是親自伺候,蹲下身子就幫忙給李國榮穿鞋脫鞋。

不過這倒不算辱沒,畢竟是演過康熙的人,焦晃老師這氣度,就當是服侍皇帝老爺了。

鞋子尺碼正好,李國榮穿的也沒有問題,周經理當即就給敲定了下來,生怕給推掉了。

拿下了這一單,隨後周經理又開始推銷了手表、手袋,說許半夏的氣質,這個手表正好符合。

雖然這話是有些違心,但嫻姨看到自家小姐態度,就知道肯定東西是會買下來的,當即就要周經理多打點折。

周經理聞言當即就訴起苦來:“嫻姨,你也知道,生意難做啊,我們跑了幾家,也沒賣出什麼東西。

前兩月,就連經營三十多年的大丸百貨都關門了,這百貨零售業的前景……唉”

張淑媛見狀也隻能安慰一句:“租金那麼貴,生意當然不好做。

好了,手表、皮鞋、皮包,都要了。”

周經理一聽這話,當即連聲感激起了張淑媛來,隨後就跟嫻姨一起去結賬了。

等周經理一走,李國榮就好奇問道:“淑媛,我看你還挺照顧他們的。”

張淑媛領著幾人過去喝茶,同時也說出了原因:“香江從前很多的百貨公司,都銷售過我們家的百龍皮鞋,這個周經理曾經也幫我們銷售過。

我父親年輕的時候,也是一家家的談生意,隻是沒想到,這些傳統的百貨公司,都先後倒閉了,心裡還怪難受的。”

李國榮肯定道:“我知道你父親是白手起家。”

“我父親都是自己設計製作皮鞋的,他可是拚命努力經營,才擁有今天的。

我嫁給國凱之後,我們的生意從本地經銷發展到了海外市場,這百龍皮鞋也從小工廠變成了大工廠。

家父曾經很自豪的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香江人的拚搏努力,隻要遇到挫折,決不退縮、決不放棄,最能代表香江精神。

隻是到了八十年代後,香江人開始投資樓房股票,國凱也開始專業做地產生意,購物天堂的香江變成了投資天堂。”

李國榮補充道:“我店裡的人,也在擔心香江的前景。”

張淑媛伸手準備倒茶,李皓有眼力見的給接了過去。

喝了口杯子裡的茶水,張淑媛說道:“我有預感,這次風暴沒有結束,隻是剛剛開始。”

相比於張淑媛的擔憂,李國榮卻是滿懷希望:“我在想啊,也許這場風暴,為的就是讓香江人,重新找回香江精神。

隻要挺過這個坎,風暴就會過去。”

聽完兩人的對話,李皓也補充道:“二嬸,這次風暴動搖不了香江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做為中國對接世界的口岸,香江的作用,暫時是其他城市不能替代的。”

同時李皓也在心中默默加了句,至少在十幾年內是這樣的。

申城要發展到和香江競爭,還需要有些念頭才行。

“至於百貨業,也隻會是暫時蕭條,隨著大陸與香江的來往越加密切,廣闊的大陸市場,會讓香江的百貨零售業迎來新的巔峰。”

當然,這個巔峰也隻是保持了十幾年,隨後就又開始了衰落。

聽到李皓這麼肯定的話語,張淑媛不由問道:“你這麼肯定?”

李皓當然能肯定了,因為這本身就是實情。

隻是要跟張淑媛解釋,李皓就得扯上一些數據,來讓張淑媛相信,大陸的消費能力是以一個怎樣的速度提升。

同時也專門指出了,香江對於大陸的重要性和吸引力,到底在哪。

這下張淑媛就不再迷茫了,乾脆借著這個機會,就谘詢起了李皓,關於百龍皮鞋以後的經營問題。

李皓果斷回道:“當然是進軍大陸市場了,最好是直接把生產和設計全部搬到大陸去,那裡擁有現如今最豐富、最守紀律的廉價勞動力。

同樣生產一件產品,在大陸生產的成本遠低於其他地方,而且臨近這十幾億人口的龐大市場,也更方便去適應市場變化。

現如今大陸的市場競爭還並不強烈,正是進軍的最佳時機。”

隻要是說國內好,李國榮都是願意來幫幫腔的。

張淑媛心裡也開始有所動搖,現在百龍皮鞋的鞋廠,主要是在印尼、泰國等東南亞各國。

受到這次金融危機的影響,幾乎都處於瀕臨倒閉的階段。

為此張淑媛還投入了大筆資金進去,才護住自己老爹的心血下來。

可是一想到要開拓新的市場,首要一個問題,就是領頭人是誰。

現有公司的人守成都不足,就更不提創業了。

她自己在家相夫教子了二十幾年,也不合適再出去。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