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農民工做芯片(2 / 2)

漢芯一號在已公布的資料裡麵,流片、封裝和測試這三道工序分彆由中芯國際、滬市威宇科技和滬市集成電路設計研究中心負責。

也正是因為全都由國內公司負責,所以漢芯才給自己打出了“中國造”的名頭。

但根據李皓派人調查的結果,漢芯的流片除了和中芯國際的合作外,還有另外一份合同。

合同的甲方是美國ensoc公司,乙方滬交大芯片研究中心,負責簽署這份合同的人分彆是ensoc公司總裁robinliu和研究中心主任陳進,合同內容是ensoc公司將為研究中心負責漢芯一號項目提供在海外的流片服務。

一枚芯片的流片為何要尋求兩套方案,這在國內芯片實驗型流片中並不多見。

一般情況下,隻有那些為了能儘快量產的芯片,才會考慮國內芯片製造工藝水平尚待提高,選擇國際上其他代工廠商同時進行流片。

這樣就能夠提高一次性流片成功的可能性,便於及時調整國內芯片製造商在流片環節中出現的問題,進而儘快縮短國內流片的時間。

可是漢芯一號到現在為止,根本就沒有做後續量產的計劃,所以這一點就顯得不合常理。

而且這份陳進團隊,交給滬交大的合同,還有報銷發票上麵的金額也不對。

因為根據合同上有一項描述,在芯片精度0.18μm後麵,加上了umc的名字。

umc是芯片代工廠商台灣聯華電子的英文縮寫,這意味著漢芯一號的海外流片是在台聯電進行的。

可璿璣微芯是和台聯電有過合作的,很清楚他們的報價,僅僅是流片需要開發模具的費用就至少要4~5萬美金,有的甚至達到8萬美金,而流片單價就是800到1000美金。。

但陳進團隊給出的合同上麵15片委外流片,包括所有的服務共計花費僅美金,這金額比起璿璣微芯計算的最低金額,都要低出1.7萬美元。

而這還隻是估算了流片的費用,在簽訂的合同中還有額外規定,就是ensoc公司還將提供產品級檢測和係統開發板等服務。

如果再加上這些服務的費用,ensoc公司的收費與實際費用之間的差價還將擴大。

那麼,ensoc公司就變得很奇怪了,它為什麼要虧本做慈善,跟陳進做這個生意呢,那不成還真是遇到了好心人。

李皓反正是不相信這事,於是就讓人直接到美國,去查查這家公司的底細。

然後就發現了一個令人乍舌的事實,原來這家ensoc公司的注冊人就是陳進本人。

這家夥純粹就是捏造了一份假合同,來從滬市交大報銷套取實驗經費。

不過可惜這個,隻是在側麵證實陳進的人品問題,並不能直接證明芯片的真假,還得找到更直接的證據。

在這一點上,就真的是李皓的貢獻了,因為李皓不太清楚這件事的始末,但對於裡麵的一個情節,卻很有印象。

為什麼李皓會有特彆印象,是因為這件事過於離譜。

那就是陳進從美國帶回來芯片,上麵是帶有摩托羅拉標誌的,他要重新拿出來用,就必須把標誌打磨掉,再附上自己的標誌。

可是打磨的不留痕跡,也是個技術活,他們自己乾不了,就找了農民工來處理。

而且就是幫他們裝修研究中心的農民工,事後這家裝修公司還把這事,當成了一個成果堂而皇之的寫在了官網上。

在上麵寫道,十分榮幸的承攬了第二次芯片在商業化運用上的商品定義和造型設計。

有著這條線索,再想要找到證人就不難了,很快李皓就拿到了實證。

隻不過這證據都有了,接下來怎麼給捅出去,就成了一個問題。

雖然李皓是不怕得罪人,但璿璣微芯終歸和他們是競爭關係,貿然插手很容易就瓜田李下。

尤其是這次還和當地政府扯上關係,就更不能與人口實。

所以在一番思考過後,李皓就打了一個電話給老學長的秘書。

經過秘書的轉接,李皓就聯係上了人。

“無事不登三寶殿,你今天怎麼突然想起來找我了?”

李皓深知這位老學長,是個眼睛裡揉不得沙子的人,也就沒有賣關子。

“今天找您,確實是想要跟您彙報一件事,有關於學術不端和科技造假的。”

老學長笑道:“我就知道,不過能讓你直接來找到我,想必這件事小不了,說說看吧。”

於是李皓就把事情,開誠布公的都跟老學長做了交代。

當聽完所有情況之後,老學長語氣也變的嚴肅起來。

“如果隻是學術界問題,你跟清華關係密切,身後又有徐教授他們這一幫專家支持,肯定不會來找我幫忙。

所以你是覺得,這件事牽扯到了當地部門。”

李皓委婉說道:“畢竟這裡麵關聯的都是滬市本地的高校企業,有關部門為了鼓勵本地企業發展,審核難免不會那麼嚴格。”

“你倒是會避重就輕,想說政績工程就明說,跟我還繞什麼彎子?”

李皓聞言沒有接話,隻是笑了兩聲,想把這事給過了。

但老學長卻是說道:“現在各地方,為了自身發展,確實是有了這方麵的苗頭,我之前也注意到了這點。

不過你今天既然打來了電話,那不妨和我說說,你在這件事上有什麼想法?大膽的說。”

既然老學長都這麼說了,李皓也就回道:“那我就以半導體行業為例吧,它是典型的“四高”,即高投入,高技術,高周期,高風險。

這不像是傳統工業,隻要政府願意出政策、出資金,就能快速扶持起來的。

就以我的璿璣微芯為例吧,從它前身的芯片研究室創立開始,在這大幾年間,我總共投入不下二三十億人民幣進去,可依舊沒能趕上世界先進水平。

光刻機那方麵,燧人智造是走了捷徑,要沒有新方法的出現,我們是達不到現有成績的。

所以我覺得,國家在推動半導體行業發展的時候,不能過於激進,而是要先想辦法打好基礎。”

然後兩人又就著打好基礎的具體方法,聊了有大半天,直到秘書過來找他,兩人才停止下來。

老學長說道:“你的想法很好,尤其是關於人才培養上,確實人才才是產業創新的第一要素。

如果能成立一所專門培養芯片人才的大學,確實是個好辦法,隻可惜時間不多了。”

說到這裡,老學長突然停了下來,沒有再感慨下去。

不過李皓是知道,自己這位老學長是在感慨什麼的,這不是李皓能接話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