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皓聽聞這事如此輕描淡寫的擱置掉了,便有些奇怪。於是問道:“今日早朝具體是議了些什麼呀。”
顏複說道:“今日早朝主要就是兩件事,一來是杜太師的諡號,在朝堂上陛下讓眾臣商議,最終確認諡號為正獻,贈司徒兼侍中。二來便是談起會試之事,侍禦史呂誨當堂指責歐陽學士等考官,因情徇私,任用私人,結黨營私,枉顧科舉選撥公正,為一己偏好而誤了江山社稷。再就是以你們五人為罪,說是歐陽學士刻意枉法,結交朋堂,打擊異己。”
曾鞏先是接話道:“獻者,博聞多能曰獻;惠而內德曰獻;聰明睿智曰獻;文資有成曰獻;學該古訓曰獻;智質有操曰獻。清白守潔曰正;正者,圖國忘死曰正;直道不撓曰正;心無偏曲曰正;守道不移曰正。都是正諡,好詞呀。”
李皓聽了,鬱悶說道:“曾師兄跑題了哈。”然後問顏複道:“會試可是要進行彌封、謄錄、校對才到考官手上的,他們怎麼說歐陽大人知道哪張是我們的答卷呢。”
“這便是問題了,他們說歐陽大人光靠文風連劉幾的考卷都能認出來。你們跟著歐陽大人學習多日,還能認不出你們的卷子嗎?”顏複說道。
李皓聽完愣住了,這話聽著到是真有道理。說到底還是歐陽學士在閱卷時做的太過了,平白的落人話柄。李皓又問道:“接下來怎麼樣了。”
顏複便接下去講到早朝之事:“還能怎麼樣,呂誨一開口,王珪、蔣之奇還有台諫眾位官員紛紛出列,要求重罰幾位考官,重考會試。”
那歐陽學士自是不能答應呀,便出班自辯,直斥如今如今科舉弊端,說道:“文以載道,道乃聖人之道,自然之道,萬物之道,眾生之道。吾等即願用所學聖人道理奉獻社稷,那寫文章便是要將百姓的喜樂疾苦呈於天子案前。將聖人道理、天子訓示傳於世人,正世風,除疑惑,安民心。然而如今文壇,卻盛行奇澀險峻之文風,非經年飽學之大儒不能懂,如此豈非失卻了文章最要緊的功用,我今為內瀚,至此為國取材之際,為國朝除此弊端,何罪之有。”
“至於說我結黨營私,取中學生弟子更是無稽之談,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其人有才難道隻因是我門生便刻意不取,如此豈非失了科舉取材之本意。”
這話一出,官家扶手稱好。繼而無奈,呂誨又有出言說道:“這終究是你一家之言,若要你證明清白,便當仿照太祖舊例,從落榜士子中選拔眾人一同參加殿試,看是否真是庸才。”
不過這事最後官家也給否了,說是:“說是我朝殿試起因便是因此而來,不必多此一舉,隻看這屆中榜士子才學,若是有濫竽充數之徒到時再之罪不遲。”
“不過最後還是定下及早進行殿試的決定,想要早些時間把此事完結,殿試時間定在了三月十五,應該很快就會放榜通知了。”
李浩說道:“隻提前兩日通知,這麼急著把事情處理掉,看來官家也是不想此事再生枝節呀。”
顏複說道:“是呀,不過此次會試,你們的文章就不能差了,否則難免會被人找到借口,攻訐歐陽學士。”
李皓笑道:“對於這點,我現在倒覺得是件好事了。
顏複疑惑問道:“為何呀。”曾家兄弟也齊齊望向李皓。
李皓笑著解釋道:“因為此事已然鬨上朝堂,到處都是風言風語。在看官家如今意思,很明顯是相信並支持歐陽學士的。那既然如此,為平息風波和表示對歐陽學士的支持,那隻要我等文章不錯,可能還會有意將我等名次抬高,以示恩寵,你說這是不是好事。”
眾人聽後一想,此事倒還真有可能發生。顏複當即說道:“小師弟,看來你挺適合當官的呀,這心裡不知有多少個眼。”然後眾人皆笑,一掃前些日子的沉迷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