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三人碰麵之後,顧廷燁和楊文遠本來都挺高興的,剛準備說話,便聽李皓問道:“汴京城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怎麼我突然聽說,歐陽大相公和兒媳婦偷情被告上朝廷了。”
話語中急切也代表了李皓現在的心情,不過想想這也正常。
本來李皓一路上都想好了,該如何去與歐陽修配合,從而應付汴京城可能發生的種種事端。
可人還沒到開封府,隻從河南府路過的時候,突然就聽說了這個消息,可把李皓給驚呆了。
畢竟在曆史上,歐陽修確實犯過兩件桃色糾紛,而且最後一件也確實是被說與兒媳私通,這也是後麵歐陽修退出政壇的主要原因。
如今這事突然提前,李皓就擔心是因為自己的原因,引起的蝴蝶效應。
要是歐陽修這個時候真迫於壓力退了下去,那對於李皓來說,就是一件天大的噩耗。
而且因為李皓這一路都在遁跡潛形,導致一直沒有能探聽可靠情況的消息來源,隻能聽到一些民間傳言。
傳言這東西,大家也都是知道的,素來都是越傳越離譜的,讓李皓聽的是心急如焚。
所以李皓才著急讓顧廷燁他們趕緊過來,想聽聽這件事的真實情況,和朝中對於這件事的態度。
然後顧廷燁便給李皓介紹了一番,當聽到朝中還有一幫人支持時,李皓才放心了。
畢竟這處境比起曆史中的情況可要好多了,說明這件事既然是提前了,那相對應的結果看來也有可能改變。
倒是對於這件事的幕後主使,李皓沒有覺得太過驚訝。
因為韓琦既然能謀劃自己,那當然有可能謀劃其他人,隻是這個手段可能確實卑劣了些而已。
等李皓了解過了這件事,消停之後。
顧廷燁就問起李皓怎麼會突然秘密回京,然後便聽李皓解釋起了緣由。
當知道蜀中的真相之後,還真是讓顧廷燁有些佩服韓琦,這盤棋局他下的是真不小。
不過相比於這個,李皓更關心的是如何去幫歐陽修解決這事。
借著現在李皓還藏在暗處的機會,有些事情李皓就能用一些非常規的手段。
但再過幾天,趙抃的奏疏就要到了。
到那個時候,李皓也就要由暗轉明,走到台前來,到時有著眾多束縛,很多事情就不好辦了。
可這番空想,李皓也實在想不出什麼好辦法,於是李皓便問起了這段時間汴京發生的事,看有沒有能夠借用的機會。
不過汴京城裡,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確實挺多,但其中有用的內容卻沒多少。
直到李皓聽到齊國公府投靠向曹皇後之後,李皓腦中靈光一閃。
問道:“我記得齊衡如今應該還在諫院任職吧,在這段時間,朝中大臣對歐陽大相公的爭論中,他是持什麼態度的。”
聽到李皓問話,顧廷燁說道:“這段時間到沒怎麼聽說齊衡的消息,他好像沒有摻和進這件事。
你怎麼突然提起他了,是不是有什麼想法。”
李皓點了點頭,笑道:“我打算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既然韓琦要汙蔑歐陽大相公,那誰規定我們就不能把他也給拉下水。
我記得韓琦的二子韓端彥,早已娶妻,而且也並沒有分府彆住對吧。”
看到李皓的這個笑容,再配上這番話,不由讓顧廷燁和楊文遠渾身一冷。
顧廷燁對此倒是接受度很高,但顯然楊文遠的道德水準要比李皓和顧廷燁高些。
他還是覺得這樣做有些不好,於是說道:“韓琦這麼做本就不對,我們若再去學他,隻怕不合適吧。
而且此事不僅針對韓琦,更會把一個女子的名聲給牽連進去,萬一出什麼事怎麼辦。”
李皓聽後反駁道:“當初韓琦編造這些事情的時候,就應該想過會有什麼後果。
既然歐陽家都能承受這種非議,那韓家為什麼就受不了。
咱們設身處地想想,若是這事落到了你自己頭上,你會怎麼做。
若是你說自己就這麼受了,連原樣反擊都要顧慮重重,那我真的看不起你,因為你連一點男兒血性都沒有。”
對於李皓的這番話,楊文遠總覺得李皓說的有些不對,但卻又無法反駁。
看這情形,李皓全當做楊文遠這是默認了,便開始和顧廷燁商議起具體細節來。
不過第一步,顧廷燁就不由潑起了冷水,說道:“你想要齊衡幫著在朝上舉告,這裡麵有點問題吧,畢竟我們和齊衡可沒多好的關係,他為什麼要幫我們。”
李皓回道:“齊衡的性格天真、執著,若是我們請他幫忙,那確實不容易。
可若是他自己發現韓琦與兒媳有染的事呢,然後再稍微引導一下,把歐陽大相公的事與這件事連到一起。
會不會讓齊衡以為韓琦存在惡人先告狀的情況,把自己身上的事栽倒了彆人頭上。”
李皓的話說的倒是也有道理,可這事要真讓齊衡相信,哪有那麼簡單,於是顧廷燁便提出了疑問。
李皓說道:“若隻有這一件事,確實有些巧合,可我們可以多編一些故事,把那些一二品的大臣都給牽連進來。
當然這些故事編的得有水平,像是韓琦的一定要聽著就像真的,而其他人的則要看情況。
有些人編的真,有些人編的假,隻有把真相隱藏起來,讓齊衡自己去找出來,才能讓他深信不移,到時他肯定會把事情捅到朝堂上的,這樣我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聽了這些,顧廷燁覺得這事確實是有可行性的,不過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這麼多故事,又要保密,那從哪找人來編寫呢。
對於顧廷燁的擔心,李皓是嗤之以鼻。
以李皓在現代縱橫第幾版主網的經驗,編造些這種故事,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嗎?
甚至李皓編造的還能把細節給你完善好,給顧廷燁以極大的衝擊。
反正等李皓把故事都給整理出來後,李皓覺得顧廷燁看著自己的眼神都有些不對,其中包含著一種複雜的情緒。
不過李皓也沒時間多想,便趕緊讓顧廷燁想辦法把這些故事給傳出去。
事實上這個傳播確實也沒花什麼力氣,畢竟李皓的故事相比與現在的話本故事,可精彩太多了。
基本都隻是開頭時無意間說一下,然後就不用管了。
很快這些故事在百姓的口耳相傳下,迅速火遍了汴京城,甚至有專門的書商來收集,然後重新給人物改名換姓再出版,由此可見李皓編劇能力的優秀。
當然這事也很快吸引了朝堂百官的注意力,畢竟這裡麵牽連了不少朝中大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