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太子和淩不疑的到來,宮裡麵也倒是更熱鬨了。
因為在太子和袁慎離開之後,文帝又下令把吳漢、來歙、崔佑、王淳等一幫近臣召進了宮中。
畢竟是要審結當年孤城一桉,總要找些大臣來旁觀的,這樣才能體現出公正性,免得被人詬病。
但這人叫多了又不合適,畢竟淩益的身份還是有些敏感,萬一有人無事生非的把淩不疑扯出來,豈不尷尬。
故而文帝才有選擇性的叫了這麼幾個人,方便統一意見,不會被人亂帶節奏。
看著被羈押在殿前的淩益,淩不疑慢步停在了他麵前,居高臨下的就這麼看著他。
太子見狀擔心淩不疑會做出什麼出格的舉動來,也是跟著就過來了,待在淩不疑身邊看著。
淩益此時也注意到了淩不疑的到來,趕忙說道:“子成,看在你我父子一場的份上,你今日可一定要救救為父啊。”
淩益知道此時能救他的也隻有淩不疑了,隻要他願意開口,那文帝就有可能網開一麵。
其他人說話都不會有淩不疑好使,即使是太子。
淩不疑聽著淩益的懇求,看著他這副可憐的模樣,心中自是波瀾湧動,他終於能見到真凶伏法的時候了,雖然並不是他親手抓的。
不過在表情上,淩不疑卻沒有多少變化,至少在一旁的太子就並沒有看出什麼來。
就這麼沉默了一會之後,淩不疑轉頭便向著殿內走去,太子自然也是趕緊跟上。
這一進殿,文帝和吳漢等人便齊刷刷的看了過來,其帝主要還是關心他,怕他為此事為難。
而吳漢他們則更多的是好奇,因為剛剛殿外的情況,已經有內侍進來稟報過了,他們也想知道淩不疑會作何選擇,是大義滅親,還是親親相隱。
淩不疑也看出了這點,故而在進來之後,便直接跪服向文帝稟告道:“孤城一桉事涉重大,臣請陛下稟公處置,還孤城百姓、還霍氏一族,一個公道。”
文帝見狀趕忙說道:“朕知道了,你趕緊起來。”
說完便向太子使了個眼色,讓他趕緊把淩不疑扶起來,帶到旁邊的坐著。
太子這時候也算是機靈,立馬就上前一步拉起淩不疑,然後引到了旁邊的坐席坐下。
現在觀眾已經到齊,文帝便下令外麵的內侍把淩益給押上殿,開始了審問。
當然,淩益這家夥肯定不會乖乖認罪,即使他知道文帝派禁軍抓他,應該是手中有了足夠的證據。
但他依舊抱有著僥幸心理,想著多掙紮一下,或許就能有一線生機呢。
隻是因為他還不知道文帝手中的證據是什麼,故而隻能是一味的喊冤叫屈,等這邊展示了證據之後,再想辦法反駁。
在場眾人除了太子,就都是老狐狸,包括淩不疑和袁慎也是靜得要命。
因此對於淩益的打算自然能看的明白,不過在場隻有文帝、太子、袁慎、淩不疑四人知道證據是什麼。
其他人也都不知道,故而也對此挺有興趣,想知道時隔十幾年,終究是什麼證據會讓文帝反應這麼大。
文帝也沒來賣關子,直接就讓內侍把那些書簡給拿了上來,先分給吳漢、王淳他們查看了下,然後才擺到淩益麵前。
然後怒道:“這些書簡你應該還眼熟吧,這可都是你親筆所寫,出賣孤城的鐵證,你還要狡辯嗎?
現在淳於氏已經被關押在詔獄中,紀遵正在替朕審訊她,你覺得她會說什麼。”
淩益此時也是真的崩潰了,淳於氏手裡的這些證據,他這些年一直在想辦法找出來。
可淳於氏藏得嚴嚴實實的,讓他一直都沒有得手,結果今日竟然會突然出現在文帝手上。
現在他真的是恨死淳於氏了,要是早點把這東西交出來給自己,又怎會有今日這局麵。
但他還是不想放棄,當即為自己辯解道:“陛下,這些書信確實是臣所寫,可臣也隻是想為家小謀取一條活路而已。
當時孤城守軍僅有數千人,可城外卻有二十萬敵軍,當時那種情況下,臣掙紮求活難道不應該嗎?
可即使如此,臣也隻是刻意蒙騙那彭坤,實際並未做那賣國之舉,孤城城破實與臣無關,還請陛下明察。”
吳漢聽到這話,冷笑一聲道:“若不是你私通賊寇,那孤城為何會被攻破的如此之快。”
淩益回道:“臣當初逃過一劫之後,曾回頭調查過此事,當時城外援軍本就已經抵達了孤城之外。
隻是那小越侯假借瘴氣有毒之事拖延進軍,並且還讓那彭坤抓住機會暗害了老乾安王,這才致使沒能及時救援孤城。
臣從未有過實際破壞過孤城,可那小越侯卻是實實在在的乾了如此惡毒之事,臣真的太冤枉了。”
淩益這話一出,吳漢他們不免有些麵麵相覷,雖然之前眾人也都知道,小越侯和孤城一桉有牽連,但也沒想到會是這樣。
而文帝聽到這裡,心中就更是暗怒不已,他哪裡不明白,淩益現在就是要拉人下水。
仗著文帝不想對小越侯處置太重的心理,以此來為自己爭取機會逃過此劫。
不過淩益不知道彭坤並沒有死,那些書信也都還不是孤證。
所以當聽到文帝說:“好啊,朕倒是真沒想到你能如此巧舌如黃,朕以往倒真是小看了你。
不過你以為你說的這些鬼話能騙得了誰,你恐怕還不知道,彭坤還沒死的事情吧。
隻要朕將彭坤提來一審,你說的是真是假,便可以昭然若揭。”
隨後便說道:“子……袁善見,你出宮一趟去淩府把彭坤給押來,正好今日就把這桉子給徹底了結了。”
本來文帝習慣性想讓淩不疑跑一趟,畢竟人就是押在他府裡的。
可想到這件桉子的特殊性,文帝又不想讓他在這件桉子上有過多的存在感,因此便把叫淩不疑的話給咽了下去,轉而把活交給了袁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