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說來,秦明瑜這冒名頂替欺君罔上之事,若是要治罪的話,的確可以治他的大罪。
對於這一點,聖上的確是有一絲不悅的,但這絲不悅在打敗瓦剌的大捷麵前就完全不值一提了。
朝廷苦瓦剌已久,這麼多年瓦剌一直都小有侵犯,雖然他們也時有反擊,但卻一直沒有大規模的戰爭,難道是因為他忍得下這口氣嗎?
身為帝王,沒有人沒有那種驅除韃虜收回失地一統天下的野心的,聖上自然也不例外。
若是可以的話,他早就命人去將瓦剌一網打儘了。
可關鍵就是這麼多年麵對瓦剌的進犯,朝廷竟然是輸多贏少!
若不是如此,上次他們中了埋伏吃了大虧戰敗的時候聖上也不會如此的平靜了,甚至還因為秦明瑜立了功特意獎賞了他。
從前朝開始,朝廷便一直有些重文輕武,雖然聖上這麼多年一直在努力平衡兩者之間的關係,但奈何這種思想根植已久,這麼多年習武之人依然不如學文的十分之一。
而近些年朝中武將的缺口也越來越大,之前的李將軍鄭將軍等人不是年事已高便是舊病纏身,數來數去年輕一輩中也就鄭小將軍可堪大用。
可誰知這次連他也中了埋伏,若不是秦明瑜及時應對,怕是連他也要栽了。
武將缺少的朝廷中突然出現了一個文武全才的年輕人,還打了如此勝仗,聖上怎麼能不高興?
至於他的身世這的確是個問題,但在聖上的眼中也不過就是他一句話的事兒。
不過若是什麼都不處置,等這事傳出去,也的確會落人口舌。
聖上沉吟片刻,隨後說道:“既然他自己也已在折子中說了,那便如他所願,此次功過相抵,命他在邊境戴罪立功,什麼時候將瓦剌打退了,什麼時候再回京。”
“是。”大太監應了一聲,隨即又問道,“聖上,可要即刻往邊境發口諭?”
聽到這話,聖上點點頭剛想應聲,忽然想到秦明瑜的身世還有昌平侯府之前的舉動,思索了片刻,才開口說道:“不,這旨暫時先彆發,秦明瑜他立功的事也先瞞著,暫且不要對外公布,正好你也趁著這段時間去查一下他說的是否是真的。”
“遵命。”大太監嘴裡應了一聲,心中卻想著這次昌平侯府怕是要有麻煩了。
雖然聖上嘴裡說讓他去查一下,但看這態度明顯是怕昌平侯府知道了這位秦公子的下落會從中搗亂,其中的偏向性已經不言而喻了。
等最後的調查的結果出來,在知道秦明瑜所言全為真之後,聖上對他的這些事便更是不在意了,完美的下屬自然讓人喜歡,但一個有缺點的武將卻更讓人容易掌控,也更得一個帝王的內心。
而因著聖上特意吩咐了暫且不要將秦明瑜的事傳出去,所以昌平侯雖然知道邊關大捷的事,但卻並不知道此事與秦明瑜有關,更不知道立了大功的正是被他趕出府並且一直想方設法想置於死地的秦明瑜。
等他知道這一切的時候,已經是秦明瑜隨著打了勝仗的大軍一起回京城的時候,那時候秦明瑜這三個字已經響徹京城了,他一直以來想要隱瞞的事也已是人儘皆知了。
而因著中間的這一番折騰,這次的聖旨便來得格外晚一些,到邊境的時候,秦明瑜他們已經又與瓦剌交手了幾次了,而且早已經出征了。
那日回去與秦業鸞說了請罪折子的事後沒多久他便因著戰事又重新回了軍營。
大概是上次那仗瓦剌傷了元氣,接下來的幾場仗他們全部都是大勝,這讓他們的士氣也越來越高,趁此機會,秦明瑜與鄭小將軍商議了一下,準備主動出擊。
經過這段時間對抓來的拿些俘虜的審問,他們已是基本掌握了瓦剌的基本位置,若是好好籌謀一番,秦明瑜有七成的把握能夠贏得這次的戰爭,若是這次贏了,說不定他們便能結束這一切。
沒有一個人會喜歡戰爭的,聽到能早點結束戰事,眾人都很期待。
“肖校尉你便定計吧!若是這次真的能徹底將瓦剌收服,那肖校尉你當居首功!”
聞言,秦明瑜卻是正色道:“此事還是要聽鄭將軍的,畢竟鄭將軍才是主帥。”
“無事,大敵當前,隻要能打退瓦剌,功勞是誰的並不重要。”鄭小將軍滿臉不在意的說道。
從上次過後他也明白了,在武力方麵他可能比秦明瑜強的多,但在智謀方麵他不及他多矣。
他既然已經吃過一次虧了,那就不會再吃第二次了。
雖然鄭小將軍不在乎,秦明瑜卻不能就這樣借梯爬坡,他的確很想結束戰事,但他也知道尊卑有序,更何況是在這麼多人麵前,更是不能亂了尊卑。
故而聽到鄭小將軍的話,他依然鄭重的說道:“尊卑之事,不可亂之。”
鄭小將軍也明白他的意思,心中也感念他的這番作為,他這是怕自己在經過上次之事後在軍中的威望會下降,這才會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