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起才說:“我原來也想來求一求父皇。內人記在李氏名下,如今李侍郎家覺得內人原是庶出,假作李氏嫡出‘趨炎附勢’,內人是個臉皮薄的,這不得不改回來。”
皇帝本來還在想著見賈瓊,這時腦子都有點糊了,放下茶杯:“你說什麼?再說一遍,朕沒有聽清楚。”
原來賈赦進宮隻為救馮氏的誥封,說了馮氏的事,但是井沒有提李思家的事。
軒轅起於是再說了一遍,皇帝沉默了好一會兒,看了賈赦和軒轅起:“瓊兒‘趨炎附勢’李家?還有比這更可笑的事嗎?你們搞什麼名堂?”
賈赦又起身,上前賴在了皇帝炕沿,拉著皇帝的袍子抹著眼淚:“皇上,都是我無能!您是知道的,我文不成、武不就,當年就是東宮頭號廢物。從前皇上身邊的老人隻要還在世的,如今起複倒也能為皇上驅使,隻我還是一個廢物。”
皇帝道:“早前朕要升你爵位,你死都不受,現在又來求官做,這是乾什麼呢?”
“我不是求官做,我是真廢物,不敢占著茅坑……不是,占著官職屍位素餐,那會壞了皇上的正事。隻是我這麼廢物,我兒子還從商,害得女兒也被人瞧不起……”
“你女兒怎麼被人瞧不起了?瓊兒神通廣大又貴為王妃,你小女兒連親王世子都敢打,這天下也沒有哪家女兒比你的女兒能耐了吧?”
“……”賈赦被皇帝一說,醞釀著落淚的情緒都散了,害得他演技也尷尬起來。
軒轅起都看不過去了:“嶽父,你起來吧,有事兒說事兒。”
賈赦這才起身來,軒轅起也就簡要說起李鎏之事的經過,皇帝聽了也覺天下奇聞。
“朕記得恩侯的當年的夫人再溫柔賢惠、賢淑有禮不過了,侄女兒怎麼相差這麼大?”
賈赦搖了搖頭:“我也不明白。可是瓊兒萬萬不能高攀李家了。”
皇帝沉吟了一會兒,道:“可是這誥封妾氏不符合禮法,隻怕朝中要有人非議。”
賈赦看了看旁邊的李連安和幾個宮女,皇帝眼神示意了一下,李連安才帶人下去。
“稟皇上,若真不符合禮法,瓊兒也要記回馮氏名下,我就怕馮氏是一個沒有誥封的平妻,王爺和瓊兒麵上都不好看。”
皇帝喃喃:“她也太固執、太驕傲了一些。”
軒轅起才說:“父皇有所不知,英華對嶽父原配李氏有大恩,李氏又沒有生她養她,怕是受不起她的香火。英華欠嶽母生恩和一條命,若不正本清源,將來或有大劫。”
“大恩?李氏不是死了近二十年了嗎?”
軒轅起道:“她雖死了近二十年,但是魂魄被邪/教所困,是英華救她出來,消除怨氣,送入輪回。”
皇帝看向賈赦,賈赦膝蓋又軟了,他沒有什麼本事,但是也不講究骨氣,這個時代的人在皇帝麵前跪一跪沒有心理障礙。
“確實如此。李氏一年半之前才有緣入了輪回。隻因為李氏受了太多苦,我覺得對不住她,我……我才……妄自乾涉朝廷官員升遷之事。我現在也知道錯了,往後我老老實實、本本分分,再不乾涉朝堂。”
皇帝對賈家沒有什麼不滿的,賈赦當了家主後,將族人和下人都梳理了一遍,二房那些奴大欺主的惡仆都發賣了。
如賴大一家,他就全“放良”了,結果因為借榮府之名強占良田、逼死人命的事被告發,朝廷問罪抄家。因為之前賈赦根本不是當家人,不知這事,自然賴不上榮府,至於賈政更是庶務不通的人。
如今主仆上下極少有人在外作惡,這在宗室勳貴中都堪稱典範了。
念在從前的情分,他早前助他們父子伸手進薊遼兵權,還有賈瓊的原因,皇帝都不會為這點事責怪賈赦。
皇帝嗬一聲笑:“你這人就是缺心眼,這些年你為李家走動朕也不便攔著你,否則你還當朕連這點事也不允你。這下頭的官員要是升遷太順了就容易飄,真以為自己本事比彆人大,人一飄起來就不堪大用。你枉作好人,人家未必知道你的幫助是不可取代的,有多麼可貴,於是井不會很感激你。他們心中未必不會生出是你賈家無人,趕著巴結人家一門三進士的想法。這回吃了大虧,當個教訓,往後待人好時要看清人家的路數。”
賈赦嚶嚶一聲:“我哪有皇上聰明嘛!原是妻子的親哥哥,我隻一心盼他們好,我怎麼知道他們家會看不起我和兒子,還看不起瓊兒是庶出。”
軒轅起看著皇帝對賈赦的態度,不由得想起十年前父親第一個召見賈赦,待他也會說這些直白卻真心的話。
皇帝沉吟一會兒,道:“既然李氏對瓊兒既無生恩也無養恩,這倒好辦一些。早幾年為救了四弟,還協助他理賬,前頭剿滅青海馬賊她居首功,朕尚未封賞她。男兒有功封妻蔭子,女兒有功追封母親一個死後哀榮,想必朝臣也無話可說。朕……就追封馮氏為‘楚國夫人’。”
賈赦忙跪好叩首:“微臣謝主隆恩!”
皇帝笑道:“又不是你有功才封你平妻為夫人,既然瓊兒憑功追封生母,聖旨是下給她的。”
“給她好!給她才好!不然我為平妻討個封來,未免待原配太無情了。”
皇帝讓李連安召見今日在宮中當值的庶吉士孟德章來代擬追封聖旨。這孟德章正是從前賈家女孩兒們的西席先生,如今高中後當了庶吉士。皇帝心愛賈瓊,知他教過賈瓊念書,所以多青睞兩分。
除了追封馮氏為“楚國夫人”的聖旨敕書,皇帝還下一詔書:因為李家女對皇族犯上無禮、大言不慚、指手畫腳,李思教女無方,不堪為禮之表率,不適合做禮部侍郎,貶為工部文選司下的主事。
前朝時六部主事已經是六品的官了,不過本朝相對前朝的內閣權有所削弱。皇帝另有紫宸殿禦書房,常直接授命六部官員行事,同時也提升六部官員品級。本朝主事是從五品了,李思原來是從二品的侍郎了,而前朝侍郎是正三品。
若非發生這種事,過兩年等禮部尚書告老,他就有可能頂上去,若當一屆春闈主考官,入了閣後一品告老,那當了一場文官,也算圓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