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幾人有誌一同的覺得啟鬆十有八九會是這一次膠著情勢的突破點。
眾人隻覺得似乎從一團亂麻之中抓到了一個至關重要的線頭。
循著這個線頭,興許真的能找到什麼也不一定。
順藤摸瓜,恰是最行之有效的法子。
果然,若說找魔哧,尋覓到他行蹤非常困難,那啟鬆可就容易多了。
有柳無言幫忙,不僅是啟鬆來閭環島買毒活的事,連啟鬆在揚魔宗的事都打聽到了。
客廳裡,眾人再次圍桌而坐,中間放著一張紙,上麵細細密密的記著幾行字,全都是啟鬆的信息。
連外點著紙上的字,和眾人分析:
“以時間推算,當年我們抓到灼馬這些人之時,啟鬆就已經過來了。”
“那時候,揚魔宗吹噓自己招攬了一個護法,姓喬,人稱喬護法。”
“傳言:喬護法神出鬼沒,卻深得重用,聽說他一手煉丹術出神入化,能化腐朽為神奇。”
連外說到這兒,眾人便聽到坐在他旁邊的樸豐星君非常響亮的“嗤”了一聲,那樣子就是不屑,非常不屑。
眾人:“……”
連意不禁莞爾,心中卻是覺得親切,總覺得樸豐星君以前一直是個仙風道骨的人物,在這裡一起生活了一陣子,當真越發親切了。
她家有老祖,很知道老人家的一些心思。
年紀大了,尤其是修士,特彆是那種性子特彆純粹的修士,會越來越回歸本性,返璞歸真,難免就帶上了一絲小孩子的脾性。
她家老祖宗也是如此,好吃愛生氣還喜歡捉弄晚輩。
如今,樸豐星君這種表現,連意立刻秒懂:這樸豐老頭兒是聽不得彆人誇啟鬆煉丹術高呢。
畢竟是競爭對手,哪怕是敵人誇的,也不行。
同有個老祖宗壓著的連外豈會沒看明白?他默默的瞅了老頭兒一眼,清咳兩聲,繼續。
隻是說的時候,注意了許多,誇獎啟鬆的話一律略過。
果真,樸豐星君又變回了那個仙風道骨的樣子。
“……喬護法很受重用,在宗裡地位很高,揚魔宗從建宗以來,一直都是十名護法,如今為了啟鬆破例,可見啟鬆的手段。”
“啟鬆作為第十一位護法,後期就很高調了。”
這事無論是成可和四林思箬似乎都不知道,聽說喬護法時一臉茫然,連意鄙視無比。
現在發現,這兩人在揚魔宗活的有多邊緣了。
啟鬆的高調在連意意料之中。
啟鬆來了此地,雖然沒有提起他啟鬆的道號,可他本就姓喬啊,因而當真是連姓氏都沒改。
他在煥法閣的家族,連意還去過。
也不知道是太自信自此山高水遠,無人有辦法能抓到他?還是藝高人膽大,不在乎。
反正,行事作風同在煥發閣比,一如既往的高調,甚至還要更高調。
連意記得,她其實在揚魔宗坊市待的那半年,也是聽過啟鬆的,當時人稱十一護法,甚至喬護法。
連意那時候滿心滿眼的魔哧,還真沒把這事連起來。
連外頓了頓,意有所指的看了連意一眼:“啟鬆行事無忌,剛來的那會子,當真是廣眉半界人人都知道揚魔宗多了個喬護法。”
“揚魔宗人也對他推崇備至。他雖是護法,但他本性貪婪,隻要有靈石,有他能看得上眼的寶物,什麼樣的丹藥,他不問緣由,都能煉製。”
說這話時,連外語調涼涼。
有錢能不能使鬼推磨他不知,但能驅動啟鬆是真。
他自己也是煉丹師,雖然愛好煉製毒丹,但亦不是無操守的。
說起來,修仙界中,便是當個最老實巴交的煉丹師,也是地位高尚又富得流油的。
畢竟,修士也是人,世人就有需求,無論是提升修為,增長靈力亦或者受了傷、流了血,哪件事都少不了丹藥。
但,正是因為如此,身為丹師,也極容易誤入歧途。
在外如斯的誘惑,在內還有一些邪法歪道,能煉製出各種具備神奇效果的丹藥,但需要的材料也很是奇形怪狀和匪夷所思。
譬如,人或者妖的神魂!
對此,連外看的非常清楚,也能堅守本心。
天道平衡,那些邪法歪道煉製出來的丹藥,豈是那麼好吃的,便是吃了,也得拿出相應的“報酬”。
而這“報酬”通常情況下,是讓人無法承受的。
於丹師來說,基本上走了第一步,摒棄良心和操守,就是入了魔障,再難回頭。
啟鬆此舉,那就是自掘墳墓。
隻可惜,道法教了他幾百年上千年都沒有引他上正道,魔稍稍誘惑一下,便成了。
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呢?還是啟鬆就是個天生的壞坯子。
連外的隱含之意,眾人都聽懂了。
便是知道他不乾好事,也實在覺得跟著丟人。
好歹煥法閣那也是曾經的四大宗門之一,他們在座的也是,四大宗門同氣連枝了幾萬年,出了這麼一個大渣滓,真是讓人想不臉紅都難。
連外繼續道:“不過自半年前,他就突然低調了。”
一邊說一邊又看了連意一眼。
連意緲了連外一眼,接過話頭:“想必是我弄出那麼大的動靜,啟鬆知道是我來了半界,怕我發現他的蹤跡,懷他好事,暫時蟄伏起來了?”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連意不覺得啟鬆能夠一直這麼“乖”。
青陽搖搖頭:“啟鬆老兒還真是一如既往的狡猾。”
“是啊,自那一次後,他就出來過一次,就是買毒活那一次,後來就再也沒出現過。”
“柳大哥幫我打聽過了,說他接手了揚魔宗的丹堂,忙的很。”
連意怔然,繼而冷笑:“這麼說,以後那些個化嬰丹、化神丹、魔藥都由他來煉製了?”
連意早就摸清了揚魔宗的構造,深知這揚魔宗的丹堂是乾什麼勾當的,當真非心腹不得入啊。
果然是個有手腕的。
“揚魔宗就一個丹堂,所有的邪魔所需要的魔藥均出自那裡,啟鬆在這兒當真如魚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