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第 58 章(2 / 2)

心機太子妃 起躍 18384 字 11個月前

唐韻的身份。

且那時唐韻也已經大了,侯爺就她這麼個孩子,個個都在背後喚她為侯府世子,再如此下去,就該犯了欺君大罪。

是以,他派了個嬤嬤,去了唐韻的屋裡,借她沐浴之際,識破了其身份。

接著讓吳氏登門自己去找寧氏相談。

兩人沒談攏,吳氏不罷休,寧氏不讓步,兩人的矛盾越來越深。

他隻能保一個。

一個是金錢,一個是官途,他為了保住唐家的基業,毋庸置疑地選了吳氏。

後來為了平複寧家,他確確實實利用了手中的權勢,讓寧家人不得靠近江陵半步,但寧家鋪子遭劫,並非他所為。

且在得知是吳老爺子燒毀了寧家的鋪子時,他還曾斥責過他,“適可而止。”

寧家消聲滅跡之後,吳老爺子也死了,他便再也沒問過。

唐家那幾年倒是過得風生水起。

直到唐耀那個不爭氣的,竟然敢偷拿他的私印,牽扯了一樁通敵之案。

唐家再次遭劫,便是滅頂之災,事發後,他也曾想過吳老爺子當初的那個人脈,奈何吳老爺子已經去世,他壓根兒就不知道去尋誰。

宮中的吳貴嬪,明哲保身,不願搭手,生怕惹上一身騷。

且在那節骨眼上,她還派人來信,說吳老爺子當初滅寧家時,人手沒有處理乾淨,讓他去善後。

雪上加霜,他哪裡還有精力。

沒待他反應過來,唐家已經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災難接踵而至,唐家終究走到了萬劫不複的這一步。

再回想起來,唐文軒也不知道自己是哪一步走錯了。

這會子再見吳氏如此,腦子裡便也生出了些許悔意,若當初沒有吳氏,沒有那幾個私生子,就算他保不住烏紗帽,至少也能保住侯府的爵位。

可這世上,哪有什麼回頭路。

如今他唯一盼著的,便是能清清靜靜地閉上眼睛,到了陰曹地府,他再去給唐家的列祖列宗磕頭賠罪。

*

寧玄敬上門罵完唐文軒回來,寧家正熱鬨。

前院一堆子人,都圍在了一盤棋前。

下棋的雖隻是寧家三公子寧衍和唐韻,身後倒是站了一幫拉幫結派的,勢力一邊倒,都倒向了唐韻。

“表姐,走這步。”寧家小公子手指頭剛往棋盤上的位置一指,二公子手裡的折扇便對著他的手背敲了過去,“瞎指揮。”

“不懂就彆亂說。”寧二公子湊近,仔細盯了一眼棋盤,手裡的折扇點了個位置,“表妹聽二表哥的,這裡準沒錯,咱待會兒甕中捉鱉。”

唐韻點頭一笑,“那我聽二表哥的。”

唐韻的棋子落了下去,寧將軍正好也圍了過來,瞧完後,毫不留情地諷刺寧衛,“你這樣也能當軍師,老三他有這麼蠢,等著你......”

話還沒說完,對麵三公子手裡的棋子便落在了寧衛想他落到的地兒。

寧三爺:......

“如何?”寧衛高興地道,“這不來了嗎。”

寧三爺一笑,玩笑道,“就老三這水平,明兒春閏放榜,也不知道會排到哪個旮旯角落......”

寧家人為商習慣了,對自家人說話自來沒有顧及。

寧衍笑笑,尷尬地摸了下額頭。

倒是寧三夫人的手肘拐了過去,戳了一下寧三爺,“都當上將軍了,說話怎還不過腦子,什麼叫旮旯角落,你就不能盼著點好的,衍哥兒明兒指不定就得個貢士回來。”

寧三爺被三夫人一懟,乖乖地閉了嘴。

唐韻豈能看不出來,抬頭笑著解釋道,“是三表哥故意讓我了。”

“倒也不是讓,主要是被跟前這兩張嘴,吵昏了頭。”

話說完,寧衛不樂意了,“兵不厭詐,怎還怪起咱們來了,還是你自個兒技不如人,表妹怎就沒被影響......”

“什麼技不如人。”寧玄敬一步進來,沉了一路的臉色,這才有了笑意。

大夫人聽到他聲音,忙地同身後的人吩咐,“擺桌。”

前幾日寧玄敬回來,大夫人便張羅,要辦場宴席,被寧玄敬攔了下來,說是等唐韻出宮,再慶祝。

今兒三夫人跟著去宮裡接人,大夫人從早上起來便開始忙乎。

就等著晚上的宴席。

“祖父。”寧家幾位公子聞聲回頭問安。

唐韻也起了身,笑著喚道,“外祖父。”

“下棋呢?”寧玄敬走過去,盯了一眼跟前的棋盤,目光慈愛地看向唐韻,問道,“可贏了?”

唐韻點頭,笑著道,“三表哥以一敵三,不對,算上大舅母,三舅母,三舅舅,可就是以一敵六了。”

寧玄敬看著她臉上的笑,先前被唐文軒氣出來的鬱氣一掃而光,心頭也好受了許多,“贏了就好,要是沒贏,待會兒就該以一敵七了。”

“那恐怕,三表哥自個兒都得倒戈了。”

輕鬆的話語,惹得眾人一陣笑。

大夫人及時張羅大夥兒,“今兒有的是時辰聊,咱們先去席上坐著,彆餓了肚子。”

七年了,寧家如今雖說缺了個二房,到底算是團聚在了一起。

再加上唐韻,算是補上了她母親的位置,寧玄敬很久沒這番高興,對著席間的人一個一個地問起了話,到了唐韻這兒,卻沒問她這些年如何過的,隻說了一聲,“今日你兩個舅舅舅母,和你三個表哥都在,祖父在此表個態,從今往後,韻丫頭就是我寧家人。”

今日他那話並非是故意去嚇唬唐文軒。

他是真心的。

若韻姐兒願意,他便去請求陛下,改了她的姓氏。

“多謝外祖父。”唐韻卻是抬起頭衝他一笑,略顯委屈地道,“瞧祖父這話說的,往日韻兒就不是寧家人似的。”

寧玄敬被她這話說得一愣,立馬道,“是,怎麼不是,你母親懷胎十月生下來,可不就是我寧家的骨血。”

寧玄敬雖如此說,心頭卻也明白了她的態度。

唐文軒再不濟,也是她父親。

這事兒不能操之過急。

宴席結束後,大夫人親自將唐韻送到了門口。

陛下賞賜的武侯府,比起當初的唐府,並不差,唐韻的院子也是寧玄敬親自挑選出來,是一處向陽的院子。

采光好,位置也好。

寧玄敬重新給起了個名字。

——雅苑。

足以見得寧玄敬對唐韻的疼愛。

唐韻謝過了大夫人,看著她走出了長廊,才回頭進屋,讓阮嬤嬤關了門。

阮嬤嬤忍了這一個晚上,這才問道,“姑娘,侯爺適才那話,是想將姑娘徹底過到寧家,給姑娘換了姓氏,姑娘怎就沒答應?”

唐韻褪下了身上的輕薄披風,搭在了屏障上,回頭坐在了梳妝台前,對著銅鏡解起了耳鐺。

銅鏡內,映出了她豔麗的五官。

比起之前在宮裡,麵色上多出了一抹自信和傲氣,猶如一直蹲在地窖裡的人,終於站直了身子。

阮嬤嬤跟著過去,伸手替她取下了頭上的發簪,才聽她回道,“即便是姓氏改了,我身上的這一半骨血,卻改不了。”

她不會改姓。

唐文軒此人即便爛到了骨子裡,一旦她改了姓氏,都會背上一個不孝的罪名。

罪臣之女,她不在乎,那是因為唐文軒是罪臣。

但不孝不同,是她做錯了事。

往後的日子還長,她不會給自己添上任何令人詬病的汙名,且她還得以唐家兒女的身份,去見見他那位父親。

如今出宮了,該討回來的,她都會一一討回來。

*

翌日春闈放榜。

太子一早便被皇上召去了禦書房。

“還真被你說中了,寧家三公子得了貢士。”皇上說完,不由一陣狐疑,看著太子道,“你說寧家這一家子,一身本事深藏不露,前些年怎就沒有半點動靜。”

太子喉嚨一滾,沒應。

皇上又想了起來,“當初還是太子慧眼識珠,從一眾人裡,選了寧家,還真是堪上了大用,選拔人才這一塊兒,你比朕強。”

太子不想再議論寧家,隻道,“父皇謬讚,兒臣也不過是碰巧。”

皇上見他的臉色還是有些蒼白,不免擔憂地問道,“這幾日還是沒歇息好?可有找太醫瞧過?”

上回見他,以為他是累著了,如今兩日了,這臉色怎的還是不見好。

太子點頭,“讓父皇憂心了,劉太醫已經替兒臣瞧過,無礙。”

皇上這才鬆了一口氣。

“安陽可有消息?”皇上今日尋太子過來,主要還是為了這事,一個丫頭片子,一國嫡公主,竟然敢逃婚跑去西域。

西戎已經被大周攻了下來,就剩下幾個不足威脅的小部落,這個夏季一過,大周的兵馬便可徹底地入駐西戎。

屆時在西戎之地,養兵養馬,待兵馬壯大,時機成熟了,下一個就是西域。

目的昭然若揭,誰都能瞧出來。

西域這時候,怎還按捺得住,幾次越過邊境來生事,正愁逮不到大周的軟肋,要是知道大周的嫡出公主在那,估計笑都要笑醒了。

安陽還能有活路?

一旦被俘,不是綁著她來要挾他割送城池,便是綁著她一道上戰場,當成活靶子用。

到那時,他大周可就被動了。

“據韓靖上回遞回來的消息,如今人安全,且兒臣已經加派了人馬,前去接應,父皇先不必擔心。”

皇上怎能不擔心。

“這樣,你去召寧侯爺和寧將軍進宮,正好寧家二房的人也在西域,派他們前去接應,朕也放心。”

片刻後,太子才起身應道,“既如此,孤去一趟寧家。”

皇上一愣。

“今日放榜,寧家三公子中了貢士,想必寧家正熱鬨,這時候宣進宮,豈不是斷了興致,孤前去走一趟,正好給寧家賀喜。”

皇上倒是沒想到這一點,“成,還是太子想得周到。”

*

今日早上一起來,寧家的二公子和小公子,便領著寧衍上了馬車,急急地趕去了放榜之處。

寧侯爺和三爺又去了校場晨練,唐韻出來前院時,院內一片安靜。

唯有幾個家丁,在院子裡忙乎,種著花草。

寧家剛搬進去,四處都得布置。

唐韻上前瞧了一番,正立在那同園丁商討花草種植的間距,門口的管家突地匆匆地走了進來。

見到唐韻,管家長舒了一口氣,趕緊稟報道,“唐姑娘,太,太子殿下來了。”

許是沒見過大場麵,管家額頭都出了汗。

話音剛落,跟前便響起了一陣腳步聲,唐韻抬起頭,一眼就見到了那位被人簇擁而來的高貴主子。

唐韻:......

唐韻的臉色不是很好,甚至帶了些防備。

可人都已經到了跟前,唐韻隻得蹲身行禮,“殿下。”

太子的腳步卻沒停,目光壓根兒沒往她身上落,似是不認識她似得,墨黑色的身影快速地從她身前經過,霎時卷起了一道風。

唐韻額前的發絲幾根,被那一陣風吹得微微地揚了起來,身子不動如山,眸子卻輕輕地轉了轉。

身後的明公公和小順子緊跟而上。

太子的麵色孤傲,健步如飛,一人直衝衝地衝去了前麵,片刻後,腳步卻頓在了岔路口上。

太子:......

寧家剛被封侯搬進了府邸,很多地方都還未完善。

管家已經去了校場通知寧侯爺。

幾個小廝今兒都跟著三公子去揭榜了,太子又沒事先派人前來知會,這番貿然上了門。

沒人帶路。

太子吸了一口氣,隻得回過頭,衝著那道還立在那紋絲不動的人,語氣生硬地質問道,“這就是唐姑娘的待客之道?”

唐韻:......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