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一次用了更大的力氣,將預留的防守的精力都放到了攻擊上,因為他意識到,麵對仁王這樣的對手,他防守的效果微乎其微。
博格揮拍時手臂的肌肉隆起,觀戰的國中生們都不由得屏息。
“也太……”毛利忍不住道,“這是吃了什麼才能長成這個樣子的?”
小仁王也看得目不轉睛,但他毫不擔心仁王。
而場上的仁王,依然像之前那樣,仿佛打了一個很普通的,發球機發出來的,沒什麼特彆的球一樣,呼吸沒有什麼變化,球拍擊球的聲音也很清脆。
但博格還是追不上這個球。
這是技巧的差距嗎?
不,還有基本功的差距。
原來基本功再往上還有那麼多提升的空間!這就是教練們所說的,精英教育的巔峰嗎?!觀戰的Q·P眼神變得狂熱。
如果仁王知道他在想什麼,大概會嗤一聲說“你想太多了”吧。
精英教育?
仁王就是野蠻生長起來的。
他成長期沒經曆過太多專業教練教導,全靠自己訓練。係統不斷推動他往前,給予他在高強度訓練中進步更快的能力,以及讓他的續航能力更強。他所有技巧也都是在漫長的練習中自己領悟的。疲憊和汗水不打折扣,甚至因為恢複快而痛苦加倍。
仁王很快就拿下了第一局。他破發得毫無難度,至少看上去是這樣的。
耐力本來是博格的優勢,而第一局他打出去的球沒兩個來回就直接被仁王得分了,理論上他消耗不大的,但交換場地時他額角已經隱約有了汗水,是仁王精神力溢出的壓力讓他精神消耗很大,也是精神繃緊注意力高度集中以後體能自然加倍消耗。
仁王看了他一眼,調侃道:“累了?我聽說你擁有‘從德國的羅騰堡到奧地利的哈爾施塔特300公裡以上的距離都不流汗的身體能力’。”
也沒有哪個正常人會無緣無故長跑300公裡,馬拉鬆的全程也隻有42公裡。
當然,那種專門的山路越野長跑不算,那種比賽一跑一整天,距離是根據選擇的地點定的,也屬於極限運動之一。
“一直不出汗其實不是什麼好事。”仁王一本正經道,“說明代謝能力弱。我聽說這件事時還挺為你擔心的。現在看來,挺好的,你的身體很健康。”
博格:“……”
“你的嘲諷能力果然如傳言那樣。”博格說。
“擁有從德國的羅騰堡到奧地利的哈爾施塔特300公裡以上的距離都不流汗的身體能力”,這不是寫實,而是稍微誇張的說法。意思是“博格體能很強可以做到連續跑步300公裡都不流汗還很從容”,形容他體能很好耐力很強,是德國常用的誇張修辭手法。
仁王德語說得很流利,和他們聊天時甚至可以使用一些俚語,那麼仁王不可能不知道這隻是誇張修辭——仁王的表情和語氣也體現了這一點。
“欺詐師”的語言攻擊能力很強,但麵對他時大概還是收斂了一些的。博格這麼想著,麵對仁王嚴陣以待。
第二局是仁王的發球局,仁王會用什麼技巧呢?
博格期待又緊張。
但仁王隻是看似隨意地丟起了網球,而後以標準側旋球的姿勢擊出了球。
咚!
網球劃破空間留下的黃色光影比網球落地的聲音先出現。博格還沒反應過來,
網球就落地了。這個高速發球的速度比他之前見過的所有發球速度都要快。
怎麼達到的呢?力量……還是旋轉?
第二球,同樣的打法。
博格邁出了一步,卻還是來不及接球。
但他勉強瞥到一點球上的旋轉模式。肉眼看去旋轉的轉速並不出格,就是標準側旋球的旋轉。那麼,是力量嗎?那又是怎麼發力的呢?
博格發覺自己有太多疑問了。
他看仁王輕鬆的樣子就知道仁王並沒有用出全部實力(甚至隻用了很少部分的實力),但他還是在仁王打出網球時有太多的疑問和想不明白的地方。而這就是兩個人的網球實力上的差距了。
博格都不太看得懂仁王的比賽,場邊的其他人就更是如此了。
隻覺得眼睛疼的小仁王用力眨了眨眼,根本沒看到任何球上的變化,也沒看到仁王揮拍的動作。他隻是隱約感知到仁王揮拍了,打球了。
他調整了一下攝影機的角度,確認攝影機還在工作。
但他想,這種比賽就算錄下來了,真的能分析出什麼來嗎?除非仁王直接拿這個錄像帶他們複盤,但顯然自家叔叔是不會這麼做的。
還有那個光頭,好強。
他會是我明天的對手,小仁王想。
提前知道仁王打算的他,不知不覺間精神力湧動起來。他很自然地將自己的精神力與仁王的精神力貼合,是之前被仁王暗地裡“同調”過許多次後身體和精神力的本能所作所為,而這樣反而讓他突然“看懂”了一部分球賽。
感覺到精神力波動的仁王勾起唇,默許了小仁王精神力的“搭載”。他甚至對博格說:“看起來你有很多疑問,那麼,我打慢一點,你仔細看清楚。”
這當然不是對博格說的,而是對小仁王說的。但他麵對著博格,說出這句話時很有一番“為人師表”的味道。
而同樣察覺到精神力波動的幸村側頭看了小仁王一眼,想果然,教練看中的,和教練有關係的人,就是特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