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5 章 技術分析(2 / 2)

在確認過他們意圖後,仁王講解了他自己對同調的理解。

“如果以最典型的方式去理解同調,是這樣的:作為搭檔的兩個人,擁有共同目標,在球場上因同樣的意誌,和長期培養出來的默契,達到了心靈相通的狀態,能夠明白對方在想什麼,兩個人像是隻有一個思維。”仁王在白板上畫了兩個火柴小人,並且在小人頭頂畫了類似天線一樣的線條。

“在這個過程中,所謂的心靈相通,是通過精神力的相連來實現的。”仁王將天線一樣的線條連了起來,“如果無法感知到精神力的存在,無法自主控製精神力,那麼這個過程就是在兩個人無意識的狀態中,因默契,和本身的精神力契合,這部分也可以叫做技術互補,而達到的。”

“想要讓精神力互連,最基本就要求精神力的振動頻率能夠在貼近時共振。”仁王標注了符號,“也因此,那些很默契,很在意對方,但精神力水平太低,沒辦法達到精神力能在空氣中存在的搭檔們,是沒辦法同調的。”

“因為人的思維沒辦法憑空相連,總需要一個載體。”

“那麼這時候,刨除掉默契,情感這些很主觀的因素。”仁王在圖上畫了個感歎號,“以純粹的理性思維來分析同調吧。如果兩個人,能夠在球場上控製自己的精神力,讓兩個人的精神力共振,那麼思維能夠互連嗎?”

“是可以的。”仁王給出了答案,“而這時候,通過思維的互聯去達成共識,並且有意識地維持這個狀態,這就算是同調了。”

“在同調狀態下,因精神力共振,兩個人的精神力會相互促進相互融合,能夠在兩人之間自由流動,那麼單獨回球時,也能做到將兩個人的精神力隻加在一個人身上。”仁王說,“而這就

是同調以後雙打組合能夠變得更強的原理。”

“思維的速度是很快的,精神力流動的速度和反應速度一樣快,不需要緩衝時間,那麼進入同調的雙打搭檔,在精神力上雙方的數值都翻倍了。”仁王又將五維的基本圖形畫了出來,“兩個人同時單項數值翻倍,那麼在球場上就會有很驚人的變化了。”

“大家應該都認為同調會讓雙打搭檔實力飛速躍進吧?這就是原理。”

仁王丟下筆。白板上留下的是很抽象的火柴小人和各種曲折圖形。

他一邊畫一邊講的時候,狄堂和三枝都覺得很生動。但單獨看這個圖……那真是神來了都不理解這圖上畫的是什麼。

當然,他們已經意會了仁王的意思。

“教練之前和柳進入同調,是直接將自己精神力的波動調整到能和柳同調的頻率嗎?”狄堂想了想控製精神力的難度,“但是自身精神力的躍動頻率仿佛是固定的,想要調整很難。”

“那就是能力不足了。”仁王很隨意地說,“想要做到和誰都能進入同調當然很難,但是狄堂,你和三枝的精神力波動頻率差距不大,利用一下物理學知識,儘量調整一下吧。”

“又或者從感情共鳴和思維共鳴中尋找到能夠互相連通的一點靈光。”仁王點了點被他劃掉的情感因素,“這是催化劑。”

並不是很難理解的理論,難點自然是在控製精神力共鳴上。

但如果有意去控製自己的精神力,反而會因為走神而忽略掉球場的其他部分了,因此一開始狄堂和三枝表現得像是發揮失常了一樣。

於是在交換球場時,仁王提醒了他們:“太刻意是不行的。有的球丟得很沒必要。”

“精神力本身會受到你們思維的影響。如果無法控製住精神力,那麼越想要控製反而越是控製不住。”仁王又提醒了他們一次,“情感共鳴,你們應該有吧?”

“從前相互競爭的心情,和現在意誌相同想要共同努力的心情。”

“你們對彼此的感情,和相互之間的羈絆是客觀存在的不是嗎?既然不是陌生人,那麼為什麼要以純技術性的方式去嘗試同調呢?”

並不是進入誤區,而是有些執拗地想要嘗試。

但狄堂總是能很快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於是他在聽完仁王的話以後思考了一陣,就回過神來。

三枝有些複雜:“真不知道該怎麼評價你的這種特點。是好還是不好呢?”

“我覺得很好。”狄堂說,“那麼,來喚起我們之間的羈絆吧。是認為我會很辛苦,才跟著我一起卸任了副部長的吧?也是不想留下我一個人才沒有退出網球部。三枝,你先承認,你很在意我。”

三枝:“……”!

拿鐵不加冰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歡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