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是在此之前和他們毫無交集的選手,但正好在海原祭這個時間點來到了立海大,成為了大家的練習賽對手。於是陰差陽錯的,不管是小仁王,毛利還是幸村,都因之前的比賽,因這段時間的經曆而升起了無儘戰意。
想要贏,想要變得更強,想要,在網球上,更專注一些。
大概是這樣的心情吧。
仁王有些欣慰地微笑起來,看著麵前的孩子們,像看著茁壯成長的樹苗。
第二天的網球部不需要招待其他學校的正選,因此正選們按照各自班級的工作安排輪流在網球部裡值日,也自己做一些適當的訓練。他們大部分晚上沒有比賽,因此白天的訓練量就不能省去。
小仁王晚上回家以後又思考了自己在這場比賽中感受到的一切。
他在球場上刻意放縱了自己的情緒,但回歸日常以後骨子裡的冷靜又讓他平靜下來,並且以第三視角去分析自己當時的感受。
他是不會陷入情緒內耗的人,難過,或者壓力,都會化作他成長的養分。他在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仁王在給他壓力管束他的同時也確實在不斷向他表達著愛,而這種感受也讓小仁王在焦慮自己實力的同時,並不會不安。
並且,夜晚的時候他回想起自己回到場邊時隊友的反應,以及毛利前輩的反應,和後續毛利前輩改變的態度……啊,原來如此。
我已經能給毛利前輩帶來壓力了嗎?
Puri,叔叔還一直擔心毛利前輩懶散下去會浪費時間與天賦,結果還不是被刺激到了嗎?
想明白這一點的小仁王夜裡有些興奮地寫完了三份不同
的“整蠱毛利前輩計劃書”,並且認真收起來打算在觀察計算之後考慮成功率再決定用哪一份計劃。
他將今天的事全部做了複盤,確認沒有遺漏也沒有留下“問題”後,安心地入睡了。
睡前他還摸了摸自己的發尾,在想要不自己不要剪頭發了,就把頭發留起來,那樣到二年級開學應該能留一點發尾,像叔叔那樣紮起來了。
既然要“模仿”,就乾脆“模仿”得徹底一些。
第二天海原祭結束後,德川又一次來到了立海大的室內網球場。正選們也和前一日一樣在等著他了。仁王同樣發現了毛利的變化,因此期待著今日的比賽。
作為開場選手,毛利對上了同樣反思了前一日比賽,在開場就打得更主動也更有攻擊性的德川。
而毛利這一次的態度顯然和從前的比賽時不太一樣。
從前在比賽時,他的打法是很自由的,像風一樣,有一種“能打贏很好打不贏也沒關係”的灑脫感和靈動感。
但這天晚上,他的打法變得穩重起來。
他天然具備的對比賽的能力讓他能很快根據球場變化想出完善的對球的處理辦法,而長高了不少的身高,增重了不少的體重,也讓他的體格和剛來立海大時有著巨大的不同。
像是一夜之間長大了,至少狄堂和三枝是這麼覺得的。
比起一年生們對毛利的不滿,狄堂和三枝對毛利的態度一直都更友善。
一是因為他們是毛利的前輩,在看到有天賦的後輩時想法都是差不多的。幸村和真田很刻苦,他們也會心疼,仁王壓力很大,他們也能諒解,那麼毛利似乎很難專注,他們也都能包容這樣的毛利。
二則是因為,比起原先的隊友,現在在網球部的那些後輩們其實沒什麼好挑剔的。毛利訓練的態度不夠專注……可看看和他同齡的真峪吧,夠拚,但實力還是比毛利差很多。
自從接受了“天賦很重要”這一殘酷現實後,三枝和狄堂對網球實力和努力的想法也有了一些轉變。
他們當然也可惜,但那是毛利的選擇,而擁有那樣天賦的毛利也有權利去浪費自己的天賦。
現在,毛利似乎有了緊迫感了。
是目睹了幸村對網球的專注與野心,才有的改變,還是驚覺小仁王的天賦也很驚人,在短時間內成長了那麼多,才有了被追上的緊迫感呢?
競爭心理會讓人想要不斷往前跑,這是狄堂和三枝的親身體會。
這天晚上的毛利同樣打得很穩重,並且沒有放棄任何一球。有些看似追不上的球,他也咬牙讓自己的身體轉變成有些嚇人的形態,硬是接起來了。
一開始見到毛利能忍痛讓手腕脫臼接球的德川還驚了一下。
他以為仁王會喊暫停,但仁王沒有。
仁王大致清楚毛利的身體極限。他不會讓毛利在練習賽裡受傷,在此前提下他不會阻止毛利拚命。
而毛利也頂住了那一股氣。他第一次在單打,而不是在雙打中,有這種不要放棄,再堅持一下,再咬牙攻擊的感覺。這是他自己的比賽,而他想要贏,想要表現得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