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宋軍幾乎全殲女真騎兵的第四天,得到消息的涇源道兩萬偽齊軍出涇川城,向牛皋軍隊投降,至此,陝西路除了漢中以外,都被陳慶以摧枯拉朽之勢收複。
陳慶隨即派高定為主將,劉瓊為副將,率兩萬大軍從子午穀南下漢中,收複漢中失地。
這天上午,陳慶在三千騎兵的護衛下抵達了蒲津關,蒲津關其實是隋唐的名字,它現在的名字叫做大慶關,但百姓都習慣了,依舊稱呼它為蒲津關。
目前蒲津關的宋軍主將叫做關滔,是一名正將指揮使,他原本是南仙人關的守將,金兵攻克漢中後,他率領千餘士兵北撤秦州,加入了熙河軍。
關滔守關經驗豐富,被陳慶任命為鎮守使,率領兩千士兵駐防蒲津關。
聽說都統到來,關滔迎下山來,躬身行禮,“卑職參見都統!”
陳慶笑著點點頭,“關將軍免禮!”
陳慶抬頭看了看又問道:“還要翻山嗎?”
“回稟都統,蒲津關背靠一座矮山,不過官道修得比較和緩,騎馬也可以過去,運載貨物的大車也沒有問題。”
“那就騎馬過去看看。”
翻山去蒲津關的道路有兩天,一條是直接翻過去,適合步行的百姓,另一條需要在半山腰上繞山一圈,適合大車和牲畜。
陳慶騎馬沿著山腰繞了一圈,來到了蒲津關前,蒲津關實際上修建在一塊延伸進黃河的半島上,半島上修建了停泊碼頭,可以坐渡船前往對岸的河中府。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蒲津關甚至還修建了一條鐵索橋,和黃河對岸相連,軍隊和百姓都可以直接走鐵索橋到對岸,不過鐵索橋已經毀於戰亂。現在隻能坐渡船到對岸。
陳慶站在高處向對岸眺望,問道:“河中府有多少駐軍,知道嗎?”
關滔躬身道:“卑職聽商人說,河東城大概有三千駐軍,還有兩千民團軍,實際上有五千人。”
旁邊陪同陳慶的劉璀笑道:“總覺得唾手可得,都統,要不要我們直接奪取了河中府?”
陳慶搖搖頭,“一步一步來,吃得太快,就無法消化了,咱們先把陝西路徹底吞下去,然後再考慮下一步。”
陳慶隨即又對關滔道:“正常的百姓往來和商隊過境,不要阻攔,但又要防止敵軍裝扮成商隊奪關,更重要是嚴格製度,嚴禁士兵收受好處,這些你應該比我有經驗。”
“卑職明白,卑職準備采用從前仙人關的分流法!“
“具體說說看!”陳慶饒有興致問道。
“就是一條單獨通道,兩邊都是高牆,商人和百姓隻能進關出關,就算想奪取關隘也不可能,然後碼頭那邊再增加一個監視搜查點,基本上就萬無一失了。”
“這個辦法不錯!”
陳慶欣然讚道:“就有點像甕城。”
“對!吳都統也說,就是甕城的思路。”
“可以實行,做個具體的方案,向經略府提出來,由經略府安排人力物力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