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 師徒幾人互談蘇繡(2 / 2)

表妹生存手冊 北方西子 4605 字 10個月前

“好了,現在都來說說自己從我發給你們的繡品上發現了什麼。”

“先生子,弟子聽說蘇繡的發源地在蘇州吳縣一帶,現已遍衍江蘇省的無錫、常州、揚州、宿遷、東台等地。江蘇土地肥沃,氣候溫和,蠶桑發達,盛產絲綢,自古以來就是錦繡之鄉。蘇繡繡技具有平、齊、細、密、和、光、順、勻的特點。‘平’指繡麵平展;‘齊’指圖案邊緣齊整;‘細’指用針細巧,繡線精細;‘密’指線條排列緊湊,不露針跡;‘和’指設色適宜;‘光’指光彩奪目,色澤鮮明;‘順指絲理圓轉自如;’勻‘指線條精細均勻,疏密一致。”首先是秦綰婉起來回答。

“嗯,你說的不錯。江南地理環境優越,錦緞絢麗豐富,花線更是種類繁多是其他地方不可比擬,這些都為蘇繡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請坐,下一個。”

“回先生的話,弟子手裡的這幅繡品線條的運用極其講究。先是用粗棉線打底,是花紋隆起,再用細線描補,整幅作品凹凸有致,錯綜複雜。但是其針法又用了最常見的平針,一般這種陣法繡出來的作品簡約大方,很難做到這個效果,好看的:。所以弟子鬥膽猜測蘇繡工藝是以繡針引彩線,按事先設計的花紋和色彩,在絲綢、棉布等麵料上刺綴運針,通過繡跡構成花樣、圖案、文字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說話的是秦綰惠,在回答問題的同時,她把發給她的繡品舉了起來,是一柄團扇,上麵繡的是一副山水畫,果真如她所說,畫麵很是精致異常。

“你手裡的這幅作品是我的一個姐妹繡的,她以線條的靈活多變在我們姐妹中很是出名。你說的也有幾分道理,蘇繡種類繁多,樣式多變。但是每一種每一類對色彩和針法的要求都很高,常用分層退暈和搶針等方法來是繡品層次豐富,絢麗華美。”

待秦綰惠坐下後,秦綰淑才起來回答:“弟子以前也見過不少蘇繡,據弟子總結起來就是山水能分遠近之趣,樓閣具現深邃之體,人物能有瞻眺生動之情,花鳥能報綽約親昵之態。”秦綰淑回答的很是簡練。

但是沈思倩從劉先生的那幾乎沒什麼表情的臉上還是看出來她對秦綰淑的回答很滿意。“你總結的不錯,雖然蘇繡千變萬化,但是不管是山水還是花草樹木都有其獨自的特色。大致說來與你說的基本一致。下一個。”

“回先生的話,弟子愚笨,未能從繡品上發現什麼,隻是覺得繡麵逼真,您發給弟子的這條帕子,弟子還以為是桃花開在帕子上了呢。”秦綰琪也把發給她的繡品舉了起來,憨厚天真的說道。

“蘇繡雖然確實能把景色繡的很逼真,不過這也跟繡花人的手藝有關係。你手裡的那條帕子是我師傅當年繡的。她老人家的手藝當年在整個京城也是豎著的。”可能是思念起了自己的師傅,劉先生臉上有一種懷念的滄桑感。

秦綰琪眼睛眨了幾下,又天真的說道:“師傅,雖然弟子愚鈍,可是我這個小表妹可是從江南來的,她家就是蘇繡的產地呢。她一定對蘇繡很了解。”

沈思倩正在下麵思考等下怎麼應付過去,就聽到秦綰琪提到了自己的名字。哎,四表姐,你這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做得到底是為哪般啊。

劉先生聽秦綰琪這麼說,看了一眼沈思倩,示意她起來回答。

“回先生,弟子雖然是在浙江長大,可是弟子自幼在女紅上很是愚鈍,所以弟子對刺繡也不是很了解。弟子隻是聽說蘇繡經常結合繪畫一起,所繡佳作栩栩如生,筆墨韻味淋漓儘致,有‘以針作畫’、‘巧奪天工之稱。弟子還聽說蘇繡分為單麵繡和雙麵繡。其中單麵繡就是我們常見得繡品。雙麵繡就是在同一塊底料上,在同一繡製過程中,繡出正反兩麵圖像,輪廓完全一樣,圖案同樣精美。”

聽到沈思倩說道這裡劉先生的眼睛一跳,她倒是沒從想這個小姑娘還知道雙麵繡。其實自己也不從見過,隻是聽師傅說蘇繡有一種很獨特的繡法稱作雙麵繡,據說繡出來的作品兩麵一模一樣,可是無論哪一麵都看不見線頭,這種繡法也隻是曇花一現,隨著會這種繡法的秀娘的相繼去世,這種繡法已經失傳了。到現在的秀娘也隻是聽說過而已,甚至很多人都是聽都未聽過。現在這個小姑娘竟然隨口就說出來了,難不成她見過?

雖然劉先生急於想知道沈思倩是不是還知道些什麼詳細的東西,可是她也知道現在不是詢問的時候,所以隻是隨著沈思倩點了點頭,就讓她坐下了。

沈思倩倒是沒想到這麼輕易就過關了,本來還想多謅點自己在現代知道的關於刺繡的理論知識呢。

“你們說的都不錯,蘇繡從古至今已有數百年的曆史,現在的蘇繡陣法千變萬化、選材也是種類繁多,至於好的繡品更是讓人驚豔。下麵我就先教你們蘇繡如何選材。蘇繡布料的選用很廣泛,像平常的綾羅綢緞棉絹錦紗甚至在麻布上都能繡,但是蘇繡對麵料的使用還是有很嚴格的限製的。例如布料的厚度、硬度、疏密程度等等,不同的布料適合不同的針法和畫樣。隻有選擇對了底料才能繡出上等的繡品。”

劉先生在上麵講著,沈思倩在底下開起了小差。反正沈思倩已經決定除了胭脂自己以後在其他方麵都要表現的平庸一些。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