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誌是一個非常年輕,且非常有自信的人,他這種自信來源於他的高學曆、高知識儲備量。
他曾經是軍校的高材生,畢業那年,以戰爭理論知識考核第一的優秀成績被上層看中,派送到西方各**校內進行交流學習。
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交流期間,他的成績一直都是頂尖的,在多次的模擬指揮作戰中,李誌指揮的軍團勝率高達百分之八十五以上!
這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數據。
這樣的成績,也讓他在完成學業回國之後得到了迅速的晉升,從一個少校軍官開始提升,隻用了短短不到八年的時間,他就一路飆升到了將軍銜,坐上了北境軍區副首座的位置,是當之無愧的北境第二人。
這一年,李誌的年齡才二十九歲!
他是聯邦立國以來,年齡最小的一位將軍!
或許也正是如此精彩耀眼的成績,養成了李誌自信的近乎有些自負的性格。
他在成為北境副首座後,雖然地位很高,但手中實質性的權力卻很少,而且在軍中的威望也遠遠不如首座陳瓊。
原因很簡單,因為他雖然成績卓絕,但卻沒有任何戰功,沒有任何指揮實質性戰爭的經驗!
在軍隊中這樣一個講戰績的地方,你沒有拿得出手的戰功,隻憑借上學時期的漂亮履曆學曆是根本無法得到認可的。
時間一久,李誌就開始覺得平時那些表麵對自己畢恭畢敬的下屬們、戰士們,其實在背地裡都在嘲諷他譏笑他。
一個沒有任何戰績的文官,憑什麼在這麼短時間內晉升的這麼快?
也就是履曆漂亮一點,隻是個紙上談兵的書呆子而已……
一些風言風語也傳到了他的耳朵裡,讓他的情緒無法平靜,他開始憤怒,他想要找機會證明自己,想要讓自己這個位置坐的名副其實!
他多次向陳瓊提出請求,想要讓陳瓊在一些軍事行動上給予他自由的指揮權。
但每一次都遭到了陳瓊的拒絕。
而理由是……陳瓊希望他能夠繼續沉下心來,在自己身邊學習,等到時機成熟,等到李誌完全能夠獨當一麵,自己就會給李誌足夠的表現機會。
這種理由,一次兩次還能壓得住場,時間一久,李誌就開始接受不了了。
他認為自己已經足夠成熟,足夠有能力,以往的無數次模擬指揮作戰也證明了他的實力。
在這種情況下,李誌開始懷疑陳瓊的真實想法。
陳瓊一直不肯給自己指揮權,是不是害怕自己表現太出色,會讓陳瓊感到威脅?
陳瓊……是不是在通過控製軍權的方式,來壓製自己?
這樣的想法一旦滋生,就像是罪惡之花般迅速的生根發芽壯大,再也無法被拔除出去。
而李誌對陳瓊的態度也開始發生變化,不再將其當做自己的老師、上級,反而開始隱隱將其當做對手和敵人!
也正是在這種想法的主導下,當李誌當時聽說了陳瓊和張守城在違反最高首座命令,私自帶領空軍隊伍支援狂息島時,他大喜過望,難以壓製內心的興奮和喜悅,認為自己的機會終於來了,自己終於可以將一直壓在頭上的沉重陰影掀翻,有了出頭之日!
所以在當初麵對最高首座麵臨其他四大強國有關私自調兵支援狂息島的質問時,李誌才說出了把陳瓊和張守城軍法從事,並且聲稱自己指揮能力完全不弱於陳瓊,毛遂自薦的話。
雖然最後最高首座沒有采取李誌針對陳瓊和張守城的“軍法從事”方案,但卻采納了他另外一個意見,讓他成功上位代替了陳瓊的位置,徹底成為北境軍區的掌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