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不滿意。”
蔡根依舊態度溫和,提出了解決方案,
“那這樣,您把微信給我,我把飯錢退給你,不好意思,影響您的心情了。”
這個商家這麼好說話,讓對麵的小夥子也一愣,然後趕緊說,
“我手機號就是微信,你們送餐員已經走了,你讓他回來把飯拿走,我不要了。”
看樣子小孫已經收錢走了,大雪天還回去拿什麼啊,蔡根繼續溫和的說,
“不用,這份飯我請您吃了,掛電話馬上加您微信,把錢退給您,真是不好意思。”
也許是蔡根的好態度讓對方羞愧,或者是良心受到譴責,再或者是因為什麼,蔡根就不明白了,對方更加氣惱,
“誰特麼用你請,我吃不起飯咋地。”
說完,就把電話掛了,蔡根也是莫名其妙,你打投訴電話,不就是為了讓我彌補你的心理落差嗎?這是鬨哪樣?
不過還是迅速加上微信,給對方轉了21塊錢,並且再次賠禮道歉。
這時候,小孫推門進來了,頭發上全是白色的雪花,在光頭上沒有停留很久,全變成了雪水流了一臉。
蔡根趕緊問,
“路上滑嗎?點餐的是什麼樣人?”
小孫看見**的王雷,小小的好奇,看了兩眼,就沒在意,脫掉大衣,找了條毛巾擦臉,然後回答說,
“應該是ktv的服務員,結賬費半天勁,還跟同事借了10塊錢。”
聽了小孫的描述,蔡根大概明白了,ktv的服務員,在這個小城市,月薪1200到1500之間,吃一頓20元的外賣,心裡期望很高,因為金額已經達到日薪的百分之五十左右了,所以也就更挑剔,20左右歲的年紀,每天看著彆人燈紅酒綠,自己端茶倒水,心裡有點脾氣也算是正常,蔡根寬厚的想著。
“三舅,咋了?飯有問題嗎?”
蔡根沒有抱怨,也沒有詳細跟小孫說,隻是敷衍說沒事,就想繼續問王雷,這時候,手機微信響了,退錢的小夥發來一段視頻,點開以後,是一段這樣的畫麵,配著解說,
“我不是吃不起飯,我也不用你請,你看著,我把飯扔了啊,裝什麼犢子。”
隨著解說,一份蔡根的叉燒排骨飯,被一隻手拖著,拿到了垃圾桶前,打開盒飯的蓋子,倒進了垃圾桶。
這是什麼情況?什麼樣的心理狀態要做出這樣的極端行為?蔡根蒙圈了,小孫在旁邊看著,也蒙圈了。
“三舅,這不是霍霍人嗎?你給他退錢了嗎?”
麻木的點了點頭,蔡根沒說話。
小孫一下就急眼了,
“你給那小犢子退錢乾啥?好不容易頂著大雪送去的,不愛吃以後彆點就完了,看見沒,人家寧可倒掉,都不吃。”
蔡根心裡也是五味雜陳,最主要是對方的行為自己理解不了啊,你投訴,絕對不是為了代表正義譴責我,核心問題就是感覺心理價位與現實商品不符,那麼好,我也給你退錢了,你也實現了自己的目標,你已經贏了啊?
那為什麼還要浪費糧食,把飯倒掉呢?維護自己的尊嚴?這個20多歲的小孩,腦子裡是這樣思考問題的嗎?蔡根真是不懂,太扭吧了。
最主要的是,蔡根心疼那份飯,那是糧食啊,又沒有毒,又沒有壞,而且還很美味,真的很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