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根想了想那差距,到底有多大呢?
“我回來那年,他不是跑業務賣電腦呢嗎?
我當初單位采購,還找的他呢,現在不乾了?”
李姨的模式開啟以後,自動無視蔡根的話語,進入了自己的小世界。
“二驢啊,現在可牛了,在一個上市公司當老總,具體什麼行業,我也搞不清,全是高科技吧,總出國考察什麼的。
一個月工資,頂一般小飯店一年賺的。
對了,前年,買房了,二百多萬,也算在那紮根了。”
總提小飯店乾啥?有意思嗎?
城市跟城市不一樣,行業跟行業也不一樣,沒有可比性。
想當初,蔡根考到大城市上學,二驢也想去,第一年失敗了,第二年又失敗了,最後花錢念了一個民辦大學,才和蔡根一個城市打拚。
可能是連續的受挫,二驢確實有股拚勁,沒少吃苦。
現在看,在那大城市也買了房,有了孩子,算是一個正能量的宣傳典型吧。
失學少年,通過自己努力,在大城市,打拚出自己的多彩人生。
蔡根還真沒有什麼好說的,事實就是自己離開了,人家紮根了,確實很佩服。
貞水茵在旁邊一直聽著,真的感覺老太太的兒子很優秀,跟風讚美一下吧。
“李姨,二百萬的大房子,好厲害,那裝修得多少錢啊?多少平啊?”
蔡根一瞪貞水茵,你是不是故意的?
貞水茵表情很無辜,正常嘮嗑啊,咋了?
李姨其實不想回答,但是被問到了,不說也不太好。
“裝修老貴了,花了二十多萬,好在是小戶型,四十六平,沒有什麼公攤,麵積很實。”
對照蔡根腦海中的記憶,二百萬總價,四十多平,五萬左右每平,應該是不占學區,而且出五環了。
再說,一共就四十多平,還咋公攤啊?
真要公攤完了,還咋住人啊?
這可能也是,李姨不習慣大城市的根本原因。
此時這個家,一百多平,老兩口住。
兒子的家,四十多平,三口人帶個老爹老媽,有點緊湊。
當然了,蔡根沒有傻到把這些說出來。
一家八出戲,戲戲各不同,誰沒個糟心事?
貞水茵聽到四十多平的時候也很驚訝,但是這個傻姑娘,本心是想跟著商業吹捧的,剛才沒配合好,總想補救。
“哦,那是緊湊小戶型啊,現在很流行。
隻要離單位近就行,現在大城市都堵車,開車不方便。”
提到車,李姨的眼前又是一亮。
“二驢有車,三十多萬買的呢,但是放家不開,太堵車,每天坐地鐵上下班,綠色出行嘛。”
恩,需要坐地鐵,估計距離單位也不會很近,否則共享單車就好啊?
蔡根順著思路分析著,覺得沒啥意思。
以前住地下室的時候,親眼看過,在大城市,月薪兩三萬的,坐公交,租地下室,這是常態,不稀奇。
貞水茵還想說話,被蔡根製止了,這麼大歲數的老太太了,你就不能說點讓人家高興的嗎?
本來人家也沒感覺什麼不好,被你一說,反倒有感覺了。
對待老人,不能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