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就在這裡。
誰能繞過衙署做事?那麼大的動靜,衙署怎麼可能不知曉,就是不敢提及罷了。
肯定是柳氏犯了大錯,或者得罪了有權勢的人。
趙元昌不敢說話,就坐在角落裡聽著。
薑氏呆愣了一會兒,又驚恐地看向外麵:“老爺,你說,那些人會不會也將我們帶走?”
趙學文開始也覺得害怕,不過很快他就想明白了:“如果想帶我們走,昨晚就動手了。”
柳氏族中那麼多人,還差他們一家三口?
薑氏想想也是,她稍稍安心,又道:“那……這樁事跟爹有啥關係?”
趙學文道:“不會有那麼多巧合。”柳家與馮家有牽連,他私底下找人打聽到洮州一些消息,反正他娘和幾個弟弟的情形,沒有他們想的那麼簡單。
趙學文現在就擔憂,去年他與趙啟坤從家中逃出來,是不是留下了禍患。
想的越多,就越是恐懼。
當然這些,他不準備告訴薑氏。
趙學文抿了抿嘴唇:“衙署給消息了,一個月後鄉試。”
今年因為有戰事,鄉試一直沒能開考,眼下衙署傳出消息,戰事應該是無礙了。
薑氏總算聽到了一件好事:“老爺能考嗎?”
趙學文點頭:“那是自然。”他也怕柳家的事會牽連到他,特意去詢問,結果沒問出什麼有關他的消息。
薑氏歡喜:“妾身立即去準備,好送老爺進京趕考。”
這一個月,趙學文過的膽戰心驚,生怕什麼人前來,告訴他不得入考,直到走進貢院之後,趙學文才徹底舒了一口氣。
心中思量著要孤注一擲,趙學文覺得這次考的格外好,隻要他秋闈有名,再登杏榜,許多麻煩事也就都解決了。
大不了,他去母親麵前認個錯,他好歹有了官身,也讓母親和幾個弟弟臉上有光,誰不想家中有做官的人呢?
從貢院出來,趙學文雖然疲累,心裡的重石放下了些。
在京城等待的日子,趙學文陸陸續續聽到了些消息。西北大捷,吐蕃王師徹底被趕出了大齊,吐蕃老讚普被殺,王庭陷入內亂之中。
朝廷下令加封立下戰功的豫王,將西北幾州賜給豫王為封地。
消息在坊間散開之後,百姓們都在談論,真的賜了封地,豫王不就成了實實在在的藩王?
這位藩王又會打仗,如此一來西北那邊就能一直安定了。
“也不知道,豫王會不會入京?”
沒見過豫王的百姓,都想看看這位年輕的藩王。
趙學文四處奔走,想要多聽些那位豫王的消息,就這樣總算熬到了放榜的時候。
趙學文聽著敲鑼打鼓的聲響,一路趕到貢院門口,用儘了力氣才從人群中擠過去,目光就落在那紅榜上,在一行行人名之中,趙學文總算找到了自己的名字,他幾乎不敢相信,使勁揉了揉眼睛,再次定睛看去,是他沒錯。
雖然已經掛在了榜尾,但他真的考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