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2 / 2)

然而,工程費想辦法截留一點,操作不難,看看我大清的黃河治理吧,要說沒有一層一層的貪汙,鬼也不信。

如果秦業是像海瑞一樣死板的人,賈琮準備告辭了,不是慫恿貪墨,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古今至理,這種死板的人,當然是好人,但是,往往吹毛求疵,不會變通,做老師的話,還是算了。

……

秦府隻有一個中年老管家,喚作秦通,秦業囑咐他安排房間,院落是一座陳舊的四合院,賈琮聽老管家說,是三十幾年前,秦老爺從金陵北上,參加秋闈會試時租賃下來的,租了幾年,才攢錢買下來,後來的洗衣、做飯,都是夫人、姨娘親力親為,再後來那些人與世長辭,這些家務全是秦通的了。

想想紅樓之中,秦業送秦鐘上學,二十兩都要東拚西湊,彆說和賈府相比,賈府的奴才都比秦業富裕十倍,像賴嬤嬤、周瑞家的……

一千多年前,杜甫早已看清了貧富差距: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在述。

賈蓉給老丈人送上禮物,便告辭離去,秦可卿預備著住下幾天,歇在耳房,賈琮等他們絮叨完,才攜帶禮物來拜師。

先前作為客人旁觀一陣,他看出秦業說話倒也和氣,故此沒有貿然離開。

古代拜師最重禮儀,賈琮奉上紅豆、紅棗、蓮子、芹菜、乾瘦肉條,寓意鴻運高照、早早高中、苦心教育、勤奮好學,外加三十兩贄見禮。

秦業顫顫巍巍地收了禮物,扶起下跪的賈琮,看了賈赦、賈珍的拜帖,默然無語,原想回禮的,無奈拿不出體麵的禮物來,麵色尷尬。

賈琮瞧他臉型方方正正,國字臉,眼角堆滿魚尾紋,體態偏瘦,忙道:“老師傳道、授業、解惑,就是對學生最好的禮物,有此一禮,縱使黃金萬兩,也比不上。”

輕而易舉地化解眼前尷尬,秦業臉色好看了些,一開始他還擔憂,畢竟富家子弟,怕脾氣嬌慣,他撫須道:“今天不談時文,明日再教你,為師雖家徒四壁,窘迫慘淡,卻也是進士出身,朝廷清流,八股製藝之道,你但可放心,若虛心勤學,必有功成之日。”

他們談話的這間是堂屋,秦可卿便在右麵耳房,與小弟秦鐘敘過話,出側道過來請見,聽這一老一小談到家國大事,秦可卿的蓮步便停住了,心道:“爹爹也真是的,老來健談,琮叔一介孩童,哪懂什麼朝廷之事,他老人家是膠柱鼓瑟了些。”

秦業侃侃而談:“永定河水患,工部自有條陳應對,今年也是不祥瑞,往年都是夏秋之際發水,為師以為,是天降禍福,預示不測之人出世,也未可知。除卻穩固堤壩,順天府救濟災民,也是大事,噢,我倒忘了,你是否大略看過經史子集,懂這些事麼?”

這老人家健談也健忘,按理來說,賈琮的年紀,讀通四書已是大才,史書、子書可就遠了,但賈琮正想獲得他的另眼相待,傳授製藝,不想讓秦業敷衍應承,想了想,道:“義倉、常平倉,皆不可取。”

“噢?”秦業詫異:“此乃隋、唐、宋救濟災民的常法,為何不可取?”

賈琮道:“隋朝年間,長孫平使用義倉,小有成效,宋代,王安石開常平倉、青苗法,先輩的立意、初衷都是好的,但是杯水車薪。”

秦業興致大增:“你有何看法?”

賈琮端坐下首,喝杯茶潤喉,那茶水比不得賈府的頂好,他卻不介意:“老師請容學生一一道來,初唐王勃《滕王閣序》說:屈賈誼於長沙。其實賈誼真的委屈冤枉嗎?學生認為不全是,觀賈誼、董仲舒的奏疏可知,他們損害權貴的利,為天下謀福,本就行不通,以今人看來,可謂愚蠢,當然,也怪不得賈誼等輩,學生的論調,也是事後諸葛。”

秦業目含笑意,專心聽著。

賈琮繼續道:“安石的青苗法、常平倉另當彆論,它的害處,在於執行部門的失敗,包括義倉,都是官營的。老師試想,第一,官民隔膜,曆來是我華夏民情,平民百姓,怎敢與官家交易?這是官營救濟的第一行不通。”

“第二,胥吏的上下其手、貪贓枉法,《後漢書》有載,秦漢推行郡縣製,士人無人不知,然而,老百姓隻知嗇夫,而不知郡縣。”

【嗇夫:秦漢基層吏員,相當於明清的裡甲、保正,現代的公務員。】

“如此一來,救濟,反而變成剝削,好心,反而辦了壞事。”

“後來,朱子(朱熹)提出了社倉,大見成效。社倉與義倉的實質區彆,在於官營和民辦。民辦社倉,自然由官家發起,但實際操作權,必然先在平民手中。如此,第一,老百姓少了心中畏懼,定然踴躍借貸。第二,於國家、朝廷來說,還會有收益,實在是一舉兩得。”

秦業微微點頭:“按你所說,社倉是十全十美的了?”

朱熹當時的社倉,是很成功的,但是,無論是政治策略,還是辦一件事情,從來就沒有十全十美。

“不然。”賈琮搖頭:“學生先前說過,執行部門是第一要害,社倉最初由民辦,慢慢地,就會淪到士紳手中,最後變成胥吏把持,所以,最終決定成功與否,還是在於執行者有無貪心。”

“所言不虛。”秦業長歎一聲,看賈琮越來越順眼了,這回初試,賈琮所表現的政治理念,與他不謀而合,秦業心驚:“此人竟是如此聰慧!吾得至寶矣!若是悉心教導,他日此子青雲直上,有望成為一代清流領袖。”

以賈琮的眼光來看,但凡救濟事業,有一條原則,萬萬不可忽略:救濟量必須低於自己所能救濟的程度。

為什麼要這樣?黑心嗎?這裡麵很有門道。

比如施粥救濟災民,一次喂飽是下下之策,喂半飽才是最好的,要知道,勤勞樸實隻是老百姓的一麵,百姓,也會奸詐的,人心難測。這條原則有一個人實行的比較好:清朝的兩江總督李衛。

秦業自是歡喜,被學生折服,他不以為意,韓愈早有教導,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側道的秦可卿卻聽得默默歎息,她是有見識的婦人,賈琮越優秀,越顯得賈府其他男人的不堪,尤其是丈夫賈蓉,秦可卿很不開心,愈想心緒愈煩悶。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