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簾,某間謄錄室,李書吏常年在西城禦史衙門辦公書文,謄錄的字跡清秀,一經他手,上百考生的書法都一模一樣了。
待得找到並且謄錄完賈琮的墨卷,李書吏摸摸墨卷糊名處的漿糊,他並不知道這一份是不是賈琮的,從袖中拿出一份山海書社印發的館閣體稿子,微微對照,他才敢肯定,這份卷子一定是賈琮的,也是錢大人吩咐的那份。
前後左右地看看,一屋子的謄錄、對讀人員,悄無聲息地忙工作,李書吏遲疑了一會兒,筆尖輕輕地寫上號數:貳貳壹。
一個對讀人員過來檢查,鄉試第一場墨卷,按府來分,李書吏“巧合”地分到了順天府宛平縣謄錄,那對讀人員是墨卷審核的第二關,他先逐字逐句地看看賈琮的墨卷,再看李書吏謄錄的朱卷,一字不差,不過多了編號而已。
那對讀閒聊道:“咱天子腳下果然出大家,八股我不怎麼懂,不過墨卷的這一手字,比你我好多了。”
李書吏擦擦額頭汗水,還好這對讀不知端倪,鬆氣道:“那是,人家畢竟是秀才,你我不過會寫幾個字罷了。”
……
八月十三,鄉試第二場出場,八月十四,第三場進場,八月十五,命題出來,第三場考三篇時事政治策論。
與此同時,外簾的第一場墨卷謄錄、對讀完畢,在董安國派兵巡視下,外簾官進飛虹橋,移送內簾官,全程交接,不說一句話,外簾官退出,繼續吩咐謄錄、對讀第二場墨卷。
內簾大堂,主考於成龍、副主考徐有貞,首位並排而坐,十四位同考官也就是房官,下首左右分坐。
於成龍對於此次任務高興而又欣慰,抱著回報皇上信任的態度,他定要主持好,鄉試主考收一大批門生,也是不言而喻的。
京畿道監察禦史、直隸學政劉東升與他有過齟齬,而人稱“大順第一神童”的賈琮,是劉東升門生,但他不打算在上麵計較,秉公處理。
“按府分派,你等同考官閱卷完畢,再薦來給我們主考、副主考,再定名次。”於成龍掃視,道:“落卷必須寫明批語,不然到時考生鬨事,誰擔罪責?各人負責的府縣,也要記錄好,到時好查。”
“主考大人,那卑職定下順天府的。”錢西紅應聲。
“卑職來天津府的……”
“卑下來大名府吧……”
“嗯。”於成龍點頭:“各自就位吧。”
錢西紅去了內簾順天府考卷房,果然見到編號“貳貳壹”的朱卷,一口氣讀完,錢西紅鈉罕道:“這筆力果然老到天成,放在縣府院是優異了,鄉試,你還遠呢……”
“年輕就是年輕,年輕人需要挫折啊……嗯?佛時?貞觀?到底叫我找到了你的錯處。”錢西紅笑得顫顫巍巍,提起朱筆批閱道:“佛儒不分,三年再考。貞觀何現?太宗嗚呼!”
嘩啦!
錢西紅把賈琮的朱卷丟進紙簍,是為落卷,書吏會在鄉試之後,把落榜的朱卷、墨卷對名,發還考生。
第一場時文是最關鍵的,賈琮第一篇就被謫落,薦不到主考那裡,更遑論定名次,而後麵兩場,僅作參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