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躬安。”楊清和代表皇帝回了話,意味深長地念道:“……翰林院修撰賈琮,才乾優長,製藝博正典雅,勤樸自修,孝道無礙,熟知律法與衙門運作,儘君父臣子之職……今特旨加翰林院五品侍讀學士,擢都察院三道禦史,欽命賈琮出任河南、山東、江蘇三省巡按,除提督軍務不予乾涉之外,凡三省總督、巡撫、布政司、按察司、學政、府州縣,凡吏治、教化、刑名、錢糧有誤者,大事奏決,小事立裁,並著重巡查三省之黃河河道。即日起到部院領取印信,按都察院規定路線啟程,不得延誤,欽此。”
三省巡按,這相當於專門監察三個大省區的紀檢委,權力不可謂不大,賈政老淚縱橫,又患得患失,權力越大,責任越大,就怕是要把賈琮給捧殺了,但是沒有大礙就好,升官那是吉兆。
“臣……”賈琮知道楊清和與皇帝要的是什麼效果,先是對他雷霆一驚,繼而又給了一塊天大的蛋糕,愚忠之臣若不感激涕零,才是咄咄怪事,賈琮眼淚說來就來,一臉感恩莫名:“……接旨,謝主隆恩,微臣敢不結草銜環以報!”
接了旨,楊清和對賈琮這副表情很滿意,這才是忠臣該有的模樣嘛,他眯眼笑道:“賈侍讀,皇恩浩蕩,也賴不少直臣為你說話。”
賈琮知道,眼前這個事實,絕對不是什麼廷臣幫他爭來的,而是戴權為他爭取的結果,比起那幫隻說話不乾事的官員,太監要有用多了,他卻一臉感慨道:“下官一定好好謝過那些人。”
至於用什麼方式去謝,得好好想想了,賈琮咬牙切齒,若是他在外省巡按,京城一幫人還在攻擊他,拖後腿,那還巡按個屁啊。
楊清和不冷不熱地喝了口茶,他奇異的是賈琮並未趁機投誠於他,即使楊清和不結黨,暗中依附他、為他搖旗呐喊的江南人還是不少的,這都是默認的潛規則,但凡閣臣,都有自己的暗中槍手,為鬥爭打急先鋒。不過他自感老邁,早有辭官享福的念頭,便也不想打賈琮的主意了,看賈琮的所作所為,貌似不好駕馭。
“行了,本閣部告辭,賈侍讀自行到吏部文選司和都察院一趟。”楊清和臨走不忘調侃一句:“到時候也彆忘了去戶部領雙俸祿,更不能耽誤了行程。”
官員的升降,除了慣例的考察,就是臣子推薦、皇帝特旨了,賈琮現在走了後麵一步。
至於巡按禦史,必須得遵從都察院的規定,某年某月某日,必須到哪個地方,儀仗、吃喝、衙門接待、驛站路線,通通都有規定,違反了就很危險,到期必須回京述職,都察院備案作出評分,大事得把奏折呈給皇帝(參考《明史》)。
可以說,巡按禦史的危險性、利益性是一致的,因為禦史一個七品官,位卑權大,當然賈琮還兼職翰林院五品侍讀學士,可以彈劾總督巡撫,按察使的權力,巡按都能霸占,府州縣的事,更不用說了,當機立斷。
所以,麵對巡按權力的膨脹,限製對策就有好多,第一沒有專設衙門,一個地方停留不會太久,第二禦史可以互相彈劾監督,第三禦史外任,從來不允許攜帶家眷,第四,巡按禦史除非是專門管軍務的,一般巡按都不允許插手軍權,官軍的刑事案件,隻能交京營都督府。
不過賈琮仍舊有信心,平心而論,雍樂皇帝這個老板,不過把他當作實心辦事的員工罷了,他的不收賄賂、不收土地,也取得了效果,放到三省,皇帝也是側重於他的治河方麵,豫齊蘇是最嚴重的黃泛區,當然賈琮的律法知識挑不出毛病,辦公能力也在慢慢提高,禦史能勝任,也是挑戰。
而且巡按到江蘇的話,他也能見到邢岫煙,也不知道妙玉願不願意回南方,但是尤氏她們必須暗中轉移過去,秦家那邊還沒有音信,也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回去呢,據說秦業大限不遠,臨走之前他也該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