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啊,也好,那本官與山海兄,就在淮安,不見不散。”
賈琮又親自送他上船,看著寶船漸漸南下,灑淚而彆。
結交好這個監察太監,是賈琮想都沒想就要做的事情,將來如果因為分歧彼此上書攻訐,皇帝明顯更會信太監,這是賈琮保住烏紗帽不得不做的事情。
官場是一麵篩子,淘汰善良人,剩下的都得或多或少有一點惡棍的本性,不然辦不成事。
此外聯絡元春,劉知遠也無疑是最好的中轉站了。
但是賈琮還是非常不滿,司禮監太監胃口太大,沒有幾十萬怎麼填得飽?就像萬曆派出的稅監,賈琮仿佛看到了民不聊生的狀況。
現在杞人憂天也無益,晚間再到安德驛站歇了一晚,次日賈琮一行人就啟程直奔恩縣。
……
走出德州城時,幾個婦人無不好奇地掀開簾子觀望,但見大街上有人奔走相告。
“前兒州衙的申明亭貼出了告示,賈禦史已到山東,按慣例咱們可以攔轎申冤的,官府處理不了的事,可以告訴禦史……”
一位牙婆碎嘴:“話是這麼說,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攔路告狀,一般禦史老爺都心煩的,除非竇娥那樣天大的冤屈,不然張家短、李家長的事,官老爺們才不理你……”
一個挑擔的插嘴道:“哎呀我說薛婆子,前麵運河的事,你沒聽說吧?新任的這位禦史大人,請了劉公公一頓飯菜,那些拉船的,就全放了,這位姓賈的禦史大人是個好人。以前傳的,為了黃河水患,冒死上書的,就是他,如今巡按三省,是咱們的福氣,但有天大冤屈的,趕緊攔路告狀才是正經……”
官府貼告示,水手、纖夫、貨郎、客商又口口相傳,幾天之內,都不用賈琮自己造勢,他的好名聲就傳遍德州。
恐怕賈琮自己也想不到,他不過是一個無意中的小小舉動,便有大量德州人回家給他供上香案,天天祭拜禱告。
金貴搖搖兩條小辮子,驚歎道:“小姐,琮爺官聲真好,那麼多人叫他青天大老爺……”
“他才不是什麼好人……”王熙鳳有些怨氣地放下簾子,自己也不察覺,其實對賈琮的怨氣已經不那麼重了。
到了恩縣之後,到達高唐州的母親陳氏派人返回來給她送信,王熙鳳才得知哥哥王仁已經被東昌府高唐州的魚丘驛站的人阻住了,並且扣下了賈巧。
這時她重重地鬆了一口氣,放下心來,賈琮還是答應她,幫忙辦了這件事,不過一旦到達高唐州,從此她和賈琮恐怕沒有見麵的機會了,明明是擺脫了一個暗恨數年的人,可她此時卻怎麼也恨不起來了。
“他本來就不是好東西,我想他乾嘛啊……”王熙鳳搖搖頭,想努力抹掉這個人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