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開價一千萬(1 / 2)

本站 0zw,最快更新紅樓之公子無雙最新章節!

虹橋驛站的布置得當的雅間,賈琮的一隻手臂上了藥,打了繃帶,麵無表情地坐在太師椅上,揚州商會會長沈三貫親自斟了一杯普洱茶,頗有儒雅風範,徽商本是亦商亦儒的:“大人請品茶,品一半最好,品茶、品酒,過猶不及,隻求半醉……哈哈哈。”

“這話誰說的?”

“公安三袁的袁宏道,名士風流嘛,在下也購得許多許多揚州瘦馬,個個花容玉貌,形色勾人,當年海寧查繼佐,數十婢女,每個取名都帶了一個‘些’字,來到南方嗎,就四個字:美酒佳人。大人倒不必擔心名聲,婢女多少也無妨。”

這話倒是真的,娶妾的話,太多了,容易遭人詬病,特彆有時候的風氣,妾的數量多少,會成為衡量人品的高低。

但是婢女不在這個行列,想買多少買多少,純粹是一種發泄和玩物,美其名曰“風流”。

在古代,不管品行多麼高潔、高風亮節的人,都不介意買賣婢女、送婢女或者交換,而且很多時候代表了男人之間的惺惺相惜。

海寧查繼佐……金庸的老祖宗……難怪金庸在女人問題上……這是遺傳。

“本官總是年紀太小。”賈琮拒絕了,“聽說你們新安很難哪。”

“是啊。”沈三貫的表情,在恭恭敬敬之中,又有幾分懷念,“新安地少人多,崇山峻嶺環繞,黃山與齊雲山插在其間,新安江與昌江反向而流,縱使有地,亦是貧瘠地方,所以,草民等新安之人,不得不外出經商。”

“尤其戰亂、災荒年代,許多人都會往新安跑,因為那裡是深山,可以躲避外世,如此,移民、流民占了新安人數十之八九……”

賈琮點頭道:“因為是流民、移民,所以新安人的故土情結,不像其他人那樣深,也能解釋你們為什麼可以離家幾十年的經商……”

新安是比較古老的叫法,其實是徽州府,徽州以前是新安郡,沈三貫猶豫道:“大人,其實也不是我等不想回家,一是環境形勢所逼,新安人不走出去,不經商,就沒有活路。二是朝廷政策所在……”

話題開始慢慢轉移到正事上來了,賈琮自然查明白過,在插手鹽政之前,作為朝廷代理人的鹽商,是必須查出老底的。

士農工商,商籍是最後一等,朝廷規定商籍不能參加科舉,商人不能獲得政治上的權力,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權貴經商,戶籍不能用自己的,而是投在彆人名下。

包括賈琮也是這樣。

但是,商籍的子孫可以參加科舉,前提是不能經商。

這種情況從什麼時候開始發生?

我們知道,封建社會是重農抑商的,為什麼打擊商業?因為朝廷和皇帝都知道,一個富可敵國的人,有了政治權力,是多麼的可怕!

情況的轉變,是從明中葉以後開始的,沒錯,鹽商不能從政,但是,他們可以培養從政的人,要麼是他們子孫,要麼是親戚、同鄉人,這樣,他們就有了在朝廷的代言人。

士大夫從排斥商業到接受“商業與農業並列,一視同仁”,歸根結底,是官員與商人有了共同的利益。

另一種方法,是商人自己獲取政治地位,出錢,鹽商有的是錢,可以出錢買監生、貢生,不論在政治和社會上,都有便利。

而徽州商人遍天下,不回故鄉,是諸多原因造成的,朝廷政策方麵,就是子孫在外地考科舉,必須有二十年的定居時間,因為回到徽州考,很不便利,名額又少。所以,凡是有徽商的地方,都會買田買地買房產、遷祖墳、請老師,在科舉興盛的時代,商人不得不向儒士轉變。

鹽政要找代理人,全天下的人都會排隊來擠,而最終勝出的,隻有徽商,可見,徽商為此做出了種種的努力,他們一些人有良好的品德,勝利總是有各種原因的。

“聽說令郎捐了監生,明年就可以參加考試了……”賈琮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