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府的閶門位於府城西北方位,再往西北則是著名的虎丘地區,山水寺廟都充滿人文曆史的痕跡,這閶門外有條李繼忠巷,水路陸路縱橫蜿蜒,而且又是蘇州書籍最繁盛的地段,進閶門的吳縣也有許多大店鋪,以及各地巨商的會館。
這挨近郊外的空曠院子,馬頭牆煥然一新,三進後院的校場,又是靠近山腳開墾出來的。
隻見孫福、龍傲天、俞祿、鮑二、伍三哥、武狀元、仲尹、柳湘蓮等人,每人都穿了大順兵服形製的鎖子甲,最低也有三十斤,盔甲裡麵套的是棉麻,外麵是鐵釘。
他們手中的武器,有長槍、鐵蒺藜、藤牌、腰刀,正渾汗如雨地麵對稻草人訓練。
騎在馬上的是賈琮、柳湘蓮、管潮生,賈琮手裡拿了一把鳥銃,形製還是明朝的,容易炸膛,他都不怎麼敢使用,何況護衛?
這把火槍還是從劉挺那裡拿來的,給賈琮的感覺很雞肋:“難怪荷蘭、葡萄牙、西班牙,能夠占了我朝的海外貿易,火器的破壞力,強於冷兵器十倍百倍,棄之不用,真不明智。”
“朝廷認為是奇淫技巧,可當初沒這東西,天下也打不下來,一直是仿製外國人的……”管潮生道。
十六實際初期,中國的火器就落後給西方了,可憐中國還是四大發明的創造者。
如果拋棄火器不用的話,這個時空的以後也不會有什麼差彆。
火器的作用究竟有多大?
清朝僧格林沁的幾千騎兵,在大沽口之戰,被外國人的火槍,掃得隻剩下七個人。
這是什麼概念?
不用火器的政府,都是愚蠢的政府,相比之下,某島國這方麵比中國強,德川幕府閉關鎖國幾十年,後來一開放,就趕超了。
曆史證明,國人隻有在危急存亡之際,才會團結起來,凝結民族意識,很多時候都是自私自利,優點明顯,劣根性也明顯。
“什麼時候造出燧發槍才好……”賈琮隻能思考一下了,現在的火器都不趁手,沒有裝備、精兵、火槍手,茜香國那邊根本解決不了,而弓箭手,在這個西方成為海上霸主的時間點,是沒有用的。
火器是騎兵的噩夢,也逐漸淘汰了冷兵器,當然,這個過程是緩慢的,大順開國百年多,海外的火器也不足以製霸中國,而是冷兵器與火器並用。
而且弓箭手的培養需要很長時間,練習過的賈琮也不能殺敵,不值得去發展。
孫福看到賈琮出神,就偷懶起來,他們都累壞了。
“琮叔,邢家那邊從吳江上來了,還在運河口岸……”忙完高郵工作的賈芸,重回原位。
賈琮就叫幾人跟他過去接,片刻就到了運河碼頭,遠遠可見邢岫煙從甲板上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