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內閣的閣臣張分宜,以及各部尚書,都說一海外蠻夷之地,不足取。首輔楊清和仍舊堅持取下,以安海境,現在他們也是一個論調,這叫朕如何決策?”
在紅樓世界裡麵,便有一個茜香國女王,蔣玉菡給襲人的紅汗巾,便是茜香國女王進貢給朝廷,北靜王水溶再給蔣玉菡的。而倭國與琉球之間的貿易,鄭氏集團期間就很親密,鄭成功母親是倭國人,是原因之一,當然最根本的原因是利益,現在德川幕府閉關鎖國,往來船隻就是暴利,誰不希望分一杯羹?而大陸這邊的保守性,使得他們散失了東南的有利角逐。
“陛下,茜香國不可棄,不論放任不管,亦或者和親下嫁,都是損我朝廷威嚴,微臣以為,當務之急是開各地的火器營、海關,尤其是福建。茜香國的鹿皮、糖,每年貿易額都不下百萬,亦是海貿的中轉站,穩定海關,福建就有軍餉,開放火器,便能增加軍備,唯有製住荷蘭人,陛下才能威名遠揚海外,讓蠻夷敬仰我大國威風……”賈琮從皇帝最重視的名聲下手,大順終究不是滿清,滿清的閉關鎖國、保守性,根本原因是他們想維持自給自足的落後社會,充滿防範,不願意讓被統治者發展。
“朕也想這樣……”淩決褘眼神中的炙熱與對理想的渴望一閃而逝,對於一個皇帝來說,自是渴望成就明君之名了,想想又如泄了氣的皮球:“可是……如今滿清雖已誠服,蒙古已定,但九邊依舊不得不防。蒙古的衛拉特聯盟仍在……秦王還未回歸,滿清最擅長與蒙古聯姻,朕很擔心呐……因此許多閣臣與部院,都希望本朝與茜香國聯姻……”
“欲製荷蘭外夷與茜香國,除臣先前所提,必統粵、閩、浙三省精兵擊之而不可……但現下,陛下宜早立根基……微臣倒是願意提兵下海一戰……”
淩決褘目露感激之情,不由把賈琮當作最親近的臣子了,想想也是,許多大臣誰不擔心自己的名聲?有些人為了自個兒名聲,是不會為皇帝和國家考慮的。而另一個原因,是淩決褘的皇家教育比不上他父親,除了從小由張皇後教導,就隻有賈琮一個老師了。如此境況,賈琮焉能不成為親近之臣?
他正在猶豫之中,作為顧命大臣之一的張分宜進來回了西山皇陵之事,又懇請擬旨,加快秦王進京的行程,顯然閣臣們都知道秦王的危險性,另外就是新皇的選秀、皇後冊封、祭拜天壇等等禮儀的請示,搞得皇帝很煩,末了聽到茜香國一事,張分宜翹起胡子,半勸告、半指責,傲氣淩人:“茜香國一海外蠻夷之地,陛下怎可勞民傷財?莫若選人和親,才是一勞永逸之舉……賈琮,你未免勸諫有失!”
賈琮正想著蒙古的衛拉特聯盟,這時空都被打亂了,衛拉特聯盟的主事人,竟然還是鐵腕夫人阿拜哈敦……這時空的厲害女人怎麼都碰上了?連琉球也是女王,聞言回神過來,正看到淩決褘臉色難看,他讚同賈琮的那點自尊心,被張分宜擊到了,賈琮亦是暗恨,淩決褘找借口道:“太後有懿旨,賈愛卿到坤寧宮覲見吧。”
賈琮趁機逃脫,張分宜便挺直腰杆,神氣起來,他是顧命大臣,自以為賈琮是比不了的,正想把賈琮與汪應元排擠出去,此時淩決褘勢單力孤,也不能怎樣,不情不願地聽從教誨,並按內閣的意見,安排好定期舉行皇帝經筵講席,由閣臣和翰林院充任講官。
原先的張皇後,現如今已是太後了,無非是告誡賈琮,在經筵上悉心教導皇帝、內閣裡麵悉心輔佐雲雲,賈琮退出皇宮後,便喬裝打扮,秘密至順貞門後街胡同尋趙康,到了這一步,他得先示弱,解決掉張分宜、於成龍,楊清和一致仕,他才可能上位。